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乾隆六十五還精力滿滿

  乾隆帝得知後不由勃然大怒,看在十公主的前途而手下留情,只是將她革去妃位,降為嬪級。然而出於對愛女和孝公主的愛護,不久將她恢復了妃位。小小的女孩兒,挽救了母親及整個汪氏家族的前途和顏面。

  和孝公主不僅深受乾隆帝的寵愛,後宮妃子也對這個任性活潑的假小子十分疼愛,她給寂靜的後宮生活帶來了很多歡笑。

  門當戶對下嫁和珅之子

  儘管和孝公主打小像個假小子,但畢竟是個公主。女子的最好歸宿是找一個如意郎君。乾隆帝已經老了,他想趁自己還在世的時候,給和孝公主結一門好親事。什麼樣的男人才能配得上他最疼愛的小公主呢?自然是最俊美最能幹的男子。

  乾隆帝左思右想,首先想到了和珅,然而和珅比公主大了25歲,又是有妻室的,自然不合適。轉念一想和珅的長子,系其正妻馮氏所生,僅比公主小半個月。而且這個孩子與和珅長得一樣俊美,與公主剛好般配。在和孝公主六歲的時候,乾隆帝圈定了他為公主的未婚夫,並賜名為豐紳殷德。豐紳二字是滿語,意為福澤。公主十三歲的時候,乾隆帝開始為女兒籌備大婚的事宜,破格晉封她為“固倫和孝公主”。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的十一月,十五歲的固倫和孝十公主出嫁了。乾隆送給女兒的陪嫁豐厚奢華,僅綾緞類的衣料就達到近兩千匹,可以堆滿一間倉庫。婚後,十公主與豐紳殷德琴瑟和諧,感情倒也融洽恩愛。豐紳殷德因而被封為固倫額附,官至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

  夫家倒臺公主遭連累

  雖然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的結合是一樁政治婚姻,但兩口子確實是天造地配的一對。兩人琴瑟和諧,十分恩愛,經常一同外出打獵。公主雖然是天之嬌女,但毫無矯縱之氣,對公婆敬愛有禮,十分關心額附的前途。

  然而,她的“丈人”(即公爹)和珅卻仗著自己成了皇帝的親家,更加地為所欲為起來;而豐紳殷德也是年少輕狂,仗勢放縱朝野。從小跟隨在乾隆身邊,深諳政事微妙的十公主意識到了平靜中潛藏的危險,正在向自己靠近,但是她對這一切都無能為力,只能時時提醒規勸丈夫,儘量不要參與公爹的事務。

  按照自己的承諾,乾隆在登基六十年的時候,將帝位傳給了第十五子永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十公主剛滿二十四歲的這一天,她的父親、人生的保護傘乾隆皇帝去世了,享年八十九歲。

  乾隆帝剛去世,對和珅恨之入骨的嘉慶帝便向和家動手了。他當天便下旨,革除和珅除軍政大權並將之軟禁起來了。正月初十,和珅就在乾隆的棺木前束手就擒。正月十八日,剛滿五十歲的和珅便在獄中收到了一條御賜的白帛,懸樑自盡了。隨之,和府被抄,家產被籍沒,朝臣建議剝奪豐紳殷德的爵位。嘉帝慶從小就特別疼愛這個小妹妹,但也從小就痛恨和珅。面對哭成淚人的妹妹,他思來想去,只得扶起她,答應饒恕額駙並讓他留襲伯爵,並將和家一半家產歸還給公主和額附。

  和家頹態畢現,靠著十公主的身份,苦苦地支撐著。不過豐紳殷德確是個人材,再加上他是十公主的丈夫,因此,三年後,嘉慶因破白蓮教而大封群臣時,沒有忘記他,將他晉升為公爵。和府似乎又出現了生機。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公主府裡的長史奎福(即管家)因為私怨,向嘉慶帝打小報告,說豐紳殷德有心造反,而且對公主不敬。嘉慶帝經過審理發現,豐紳殷德造反純屬誣告,但國喪服內侍妾生女確有其事。嘉慶怒火中燒,下旨將豐紳殷德所有的官職都革掉,令其閉門思過。豐紳殷德心灰意冷,開始對道教產生興趣,經常與方士之輩探討養生之術。

  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嘉慶帝恢復豐紳殷德爵位並命他到烏里雅蘇臺任職。豐紳殷德在任上秉公執法,頗有政績。但不久患上癆病。應和孝公主請求,嘉慶帝許可豐紳殷德於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回京療養,當年5月,豐紳殷德病逝,年僅36歲。豐紳殷德與和孝公主曾育有一子,可惜不幸夭折,身後只留下妾室留下的兩個女兒。後來固倫和孝公主過繼一個兒子叫福恩,世襲了輕車都尉,嘉慶帝對豐紳殷德的後人還很照顧。

  豐紳殷德死後,和孝公主主持家政十餘年,內外整肅,得以小康。道光三年(1823)9月,和孝公主在孤苦冷清中去世,終年49歲。道光帝對皇姑的遭遇備感哀傷、深表同情,曾親臨公主墓前拜祭。

  乾隆皇帝的十個女兒她們的名字都是什麼?

  長女(1728—1729):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早殤,末封。

  次女:生於雍正九年(1731).母為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早殤,未封。

  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1721)五月二十四日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初封今位號。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嫁科爾沁博爾濟杆持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留住京師。乾隆五十七年(1792)六月二十八日卒,年62歲。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亦作色布騰巴爾珠爾),博爾濟古持氏(亦作博爾濟錦氏)。祖班第,為世祖端敏公主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於乾隆八年(1743)被封為科爾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7)娶固倫和敬公主.成為額駙。乾隆十七年(1752)晉襲親王。乾隆二十年(1755)以功賜食雙體,增護衛一倍。是年九月坐縱賊罪削爵嚴禁。乾隆二十三年(1758)復以軍功封親王。七月受傷還京。乾隆三十二年(1767)授理藩院尚書,旋即因病免任。乾隆三十七年(1772)授金川軍務參贊大臣,個久即被劾革職削爵,在家圈禁。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月復固倫額駙,仍授金川軍務參贊大臣,七月加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四十年(1775)三月二十八日卒于軍次。四月詔還親王爵。諡為毅。火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