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多爾袞 作品

第212章 陳奇瑜出關

  他這個皇帝,當得索然無味至極……

  ^

  方正化奉命潛在江南,為皇帝籌備事物的時候……

  孫徵蘭也找到了陳奇瑜。

  陳奇瑜最巔峰時,是五省總督,督撫圍剿農民軍事務……

  那都是過去式了。

  此時的陳奇瑜,因為十年前車廂峽一戰功敗垂成,因而被論罪發配戍邊,最後被崇禎赦免。

  他歸家後,朝廷數度起復被罷免官員,卻無陳奇瑜這個最早崛起的大佬。

  這事……真的很少見。

  實際上研究一下陳奇瑜,與他親家張鳳翼的官場轉折時間線,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兩人失勢,與崇禎七年七月,韃清繞道蒙古,搶掠山西大同、宣府等處有關!

  哦?小說

  張鳳翼的政治主張,不是以山海關為基礎,以寧遠、廣寧為觸手,以守代攻嗎?

  按照他的原話,韃子已經肆虐6年之久,同時修建8座城池鎖住後金,也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

  “八城畚插,非一年可就之工;六載瘡痍,非一時可起之疾。

  今日議剿不能,言戰不得,計惟固守。

  當以山海為根基,寧遠為門戶,廣寧為哨探……”

  張鳳翼的政治主張,可不是將朝廷十來年的稅收,一股腦的丟到遼東去,而是徐徐圖之!

  以他的計劃,先守住山海關,然後整頓內務,編練強軍。

  這樣一來,手中握著大量應變錢財的朝廷,就算再次失敗,也不會舉步維艱……

  遼東築城的法子,將朝廷崩的太緊了啊!

  ……

  好吧!

  麻繩專挑細處斷!

  崇禎七年,朝廷花費上億兩白銀,修建的大明版“馬奇諾防線”,被人輕鬆繞過……

  遼東戰略,宣告失敗……

  最可怕的是——這件事,成功的掏空了大明朝的底蘊,甚至就連皇帝的內帑,也空了!

  孫承宗等東林諸賢,信誓旦旦的必定“鎖住建奴”,也成了泡影。

  投資失敗,是需要有人頂缸的。

  朝廷裡自然要拿出來一個倒黴蛋,為遼東築城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