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薛定諤 作品

第362章 盤古之心的問題

 理論上氦-3是比氘氚更加理想的核聚變燃料,除了程遠所說的兩點之外,由於它在聚變反應過程中不會產生中子,所以也不具備放射性,因此更加清潔。 

 但是氦-3的缺點也非常明顯,正如葉蔓枝所說: 

 “可氦-3只能從月球上大量獲取,即使我們已經具備往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能力,但成本依舊太高了。” 

 華國已經在30年代實現了載人登月,並且在隨後的20年當中,又屢次發射了可回收的探月車,並帶回了不少月壤。 

 而月壤當中就含有大量的氦-3,因此月球也被公認是未來可控核聚變最理想的燃料來源。 

 但一次登月的成本可不低,而能夠取回的月壤卻不會很多。成本算下來肯定要比定期更換和維護可控核聚變反應室要高得多! 

 “通常的登月方式自然不適合用來開採月壤。”程遠也承認這一點,“但是,你聽說過質量加速器嗎?” 

 葉蔓枝眉毛一揚,作為理科生,她顯然也聽說過這種科幻裝置—— 

 “你是說,用那種很長的軌道,將飛船直接發射到宇宙中去?” 

 程遠點了點頭:“理論上是這樣,通過質量加速器,可以直接將運輸機發射到大氣層外,這樣一來往返地月所需要的燃料就會少的多,從而大大降低開採月壤的成本。” 

 “可是上哪兒建那麼長的軌道?而且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把運輸機直接發射到大氣層外?” 

 “這就是我希望在接下來能夠和官方合作的項目——我會提供一個詳細而且可行的質量加速器計劃書。如果官方認可的話,我們出技術,官方出資源,最快5年之內就能建成!” 

 儘管程遠言之鑿鑿,但葉蔓枝仍舊有些遲疑: 

 “你說的這個……質量加速器,真的有可能造出來嗎?即使我不是很懂這方面的技術,但要建造幾百公里長的軌道,總投資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質量加速器可不是簡單的高架鐵軌,雖然發射過程中航天器是磁懸浮狀態,並不會與軌道接觸,但仍然會產生相互的作用力,而且速度越快,對軌道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必須建造的非常堅固可靠才行。 

 “我已經在島上建造了一條實驗性的小型質量加速器,它的全長十公里,目前已經可以將小型航天器推送到250公里的高空,相信只要再將軌道延長一些,就可以抵達近地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