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爺爺 作品

第236章 大草原

 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日,星期五上午第四節語文課,駱玉嬌的語文課,駱老師照例她高挑的嫵媚的身姿還在走廊上,洪亮的聲音就傳進了六年級的教室:“上課!” 

 “起立!”班長同樣洪亮的聲音響起在教室內。 

 全班四十三位同學站在座位旁。見著駱老師走進課堂,同學們異口同聲說道:“老師好!” 

 見著神采飛揚滿臉紅光的駱老師飄進課堂中,她說道:“同學們好!請坐下!” 

 駱老師轉身面向黑板手書一行行書:《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李雨晴請你來解釋一下這首詩!”駱老師又一次點了她的名。 

 李雨晴站起來答道:駱老師好,我的回答是: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兩岸是連綿不絕的山巒,而鐘山在層層疊疊的山峰之後隱隱露頭。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裡?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和北岸的瓜洲。這兩個地方距離很近,中間只隔著一條長江。瓜洲在長江北岸,與鎮江隔江相對,而鐘山又在鎮江的東南,從瓜洲到鐘山,中間也只隔著幾座山。第二句“鐘山只隔數重山”表現出了鐘山和瓜洲之間的距離很近。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這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契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藉這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還沒有離開瓜洲,也不可能離開瓜洲,因為他的家在鐘山,還在江南。所以他只能是向天問月,但是其實他問的不是月,而是京中的家人,他希望明月能把自己的思念帶回家中,傳給自己的家人,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駱老師,我的回答完畢!” 

 “很好,李雨晴回答很好,那麼張逐遠,你可以照此模仿一首相近的詩嗎?!”駱老師想考考張逐遠學習有沒有進步,她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張逐遠的學習狀態,她就點了張逐遠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