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南門鉅變

 鐵山城主產糧食,南門鎮較為精細的果蔬就能通過鐵路大量輸送到鐵山城,那裡重工業較高的利潤下,人均收入很高,所以能大量消費這些在銀光城都相對奢侈的物產,水果利潤比以前翻了一倍還高。再加上棉布出口鐵山城帶動的棉價上漲,農場今年利潤暴漲,田園彙報稱,今年農場的利潤有可能突破5%。 

 微利,但總量太大了,農場4000萬的資本額計算總利潤高達200萬金。要不是金樂只佔四成股份,金家會是百人團第一。即便如此,金樂也對百人團的財力感到驚訝,他做到這一切,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在大勢中,站在浪頭一次次弄潮後得到的回報,農場因一場紅霧戰爭而來,可謂是吃了戰爭紅利才能短時間積累起這麼龐大的資產。但百人團紮根在城外貧民窟一隅的的街區,竟然擁有這麼龐大的財力,著實讓人驚歎。 

 不過金樂的財產主要是他一個人的,其他都是集家族於一身,即便如此,這些在街區積累百年的家族,也不輸給城裡一些財閥家族,至少跟相對根基較淺的農業財閥相比,那真是毫不遜色。 

 但也只有前幾名有這樣的實力,十名以後的百人團就斷崖式下跌。就連田園家族靠著金樂分享的一成乾股,田園的老父親,那個在城裡農場幹了一輩子的老農民一般的老頭,現在都位列百人團,成天給人主持公道。 

 百人團最有一名,甚至納稅剛剛過千金,這還是這幾年市面景氣,放前幾年納稅兩三百有時候都能進百人團。金樂這幾年的大動作,目的本身是搞產業,解決就業問題,但因此受益更大的反而是百人團這些有錢人,天道不公,強者恆強,只要經濟在發展,他們永遠能通過市場攫取最大的一份利益。所以百人團中因為金樂而隱性受益的人數金樂自己都不知道,所以黃強代表金樂遊說之時,幾乎瞬間就壓倒了已經活動了好幾個月的江大戶。 

 不過江大戶也有一群鐵桿,最後投票的時候,始終堅定支持他,他開銀行,做生意的難免會跟他有資金往來,所以百人團中不少人是要靠他的銀行度日的。 

 百人團中這種利益相互綁定的關係就是派系形成的最大原因,實力最強的一個派系是胡家為首的絲綢集團,因為第八、第九兩個區的桑蠶產業以胡家為首,聯合建立的絲綢行會就捧出了十個百人團成員。 

 金樂看完老農場,就去了跟這些絲綢集團合作的桑蠶農場。桑蠶農場同樣是40萬畝,但無法像糧食作物那樣可以分十幾層種植,桑樹需要的空間要更大一些,四十萬畝只能分三層種植,拓展下來不過120萬畝,但預計產量不會比第八區七百多萬畝的桑林少,因為溫室大棚中的桑樹生長週期更長,種植也更密集,產量更穩定可靠。 

 金樂去的時候,胡雪石收到了消息,緊急陪同。這座農場,胡家牽頭桑蠶區一百多家大戶,絲綢行會十幾家富商出資一半,佔股40%,金樂出資一半,佔股50%,田園繼續管理,佔10%乾股。工人則優先從桑蠶區招募,以免競爭而影響桑戶的生計,桑蠶產業更加消耗勞動力,5畝桑林需要一個工人,總共招工24萬人,這是金樂最願意看到的。 

 胡雪石對農場修建的時機有點可惜,說如果現在建的話,投入能下降一大半,3000萬就能建起這座農場,因為鐵路修通,運量大幅下降,而且跟鐵山城緊密合作,那邊不再提供原材料,而是直接提供半成品,運過來只需要組裝,不需要現場切割焊接,加工費節省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