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胤祉覺得自己作為哥哥,還是得說點什麼,下西洋費時費錢還危險,只為了對西洋的好奇跑一趟實在不值。去一趟總得帶回點實際的利益,汗阿瑪才願意。“聽說南方有不少人和洋人做生意,那些洋玩意賣的老貴,如果我們派些匠人去西洋,把他們的技術都學會,以後就不用花那個冤枉錢買他們的東西了。”

 康熙若有所思,洋人的東西並不複雜,像那個西洋鍾才傳入沒多久,內務府的匠人們就仿造出來了。如果讓他們去西洋走一趟,三五年應該就能把他們的技術都學過來。“那萬一派去的匠人不回來了呢?就像南大人他們,以後也沒打算回去。”

 胤祺道:“跟他們說,學成回來可以做官。”

 這還是他從話本里看到的,大清後來也派好幾批學生去國外讀書,學成歸國後當了官,只是為時已晚,大清已經落後了。

 胤祺不知道西洋現在是個什麼樣子,興許那些厲害的東西還沒發明出來。但早點去總沒壞處。

 胤禛眼睛一亮,看向胤祺,五弟好聰明。

 康熙也頗為讚賞地點了點頭,老五最近聰明許多,大概是快開竅了。他就說,他的兒子裡不可能有笨蛋。康熙道:“學洋文的事兒朕回頭和南大人商量商量,至於派人下西洋麼……”這可不是件小事,更要仔細斟酌了。

 打發走他們三個,康熙隨手翻了翻最近在背的英文單詞。

 英文和滿文形式有點像,學起來不難。給阿哥們安排上倒是簡單,只是之前不覺得洋文有多重要,也就一直沒安排。

 但老四說得對,其他的小孩要考科舉,自然要以四書五經為主,皇子們不用走仕途,讀四書五經只是為了瞭解儒家思想,用不著學得多深,完全可以省下精力學一學洋文,還有西洋所謂的“數學”、“科學”。

 以後若是真的派了匠人或八旗子弟去西方留學,總該有人能管理他們,因此,皇子們學習這些是很有必要的。。

 前幾天俄羅斯使臣送來了求和書,讓他們從尼布楚撤兵。之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交涉,這中間因為語言不通,還得荷蘭的傳教士在中間當翻譯。

 要是他們大清多幾個懂外務的官員或皇子。在這件事情上也不至於這麼被動了。

 次日,康熙就召見幾名大學士,商量起派人留洋的事情。康熙打算選三批人學習西學,一是皇子和宗室子弟,二是八旗子弟,三是會手藝的匠人。分別從官學、國子監和內務府包衣中選拔。

 戶部第一個反對,表示培養人才的費用加上送他們下西洋的費用,遠遠大於他們能給朝廷帶來的回報。現在國庫可不富裕,沒必要折騰這種沒用的事兒。

 康熙早料到戶部會反對,大手一揮:“知道國庫沒錢,從朕的私庫拿銀子。”

 皇上拿自己的錢折騰,官員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康熙又專門召見了官學、國子監和內務府的官員商議選拔標準,國子監祭酒鄂拜提了好幾條讓康熙滿意的建議。

 鄂拜雖是滿人,卻是靠科舉一步步考出來的,身上一股儒生的清正之氣。康熙還挺欣賞他。

 商議完這件事,康熙就和鄂拜閒聊了兩句,這才知道他的三子鄂爾泰比胤祺小一歲,已經開始讀四書五經了,聰明好學。

 康熙能從鄂拜的話中感受到他對這個兒子十分滿意,於是心念一動,讓鄂拜明日把鄂爾泰帶進宮來瞧瞧,若是真如鄂拜所說,倒是可以給胤祺當哈哈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