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 作品

第160章 採滷煮鹽

 吳用作為大領導,也開始說鹽場的好話:“段將軍,我們梁山家大業大花銷大,總要搞點別的營生做,方可保持收支平衡。這鹽業一項,梁山已經佈局甚久,眼下山寨大半的開銷,最後都得落在這個鹽上。若是將軍不嫌棄,先去青州試試?好歹也讓弟兄們有口飯吃。” 

 段鵬舉拱拱手:“軍師言重了,江湖上說梁山義氣深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段某是個粗人,就照各位的意思辦。不過貴寨在青州的鹽場,到底缺多少人?我手下的弟兄過去要幹啥營生,還請軍師和李總管示下。” 

 吳用笑道:“既然段將軍有意,那咱們慢慢談。這樣,先整治宴席,咱們邊吃邊談,如何?” 

 段鵬舉大喜:“恭敬不如從命!” 

 …… 

 觥籌交錯之間,段鵬舉、無情,以及對山寨經濟不甚關心的魯智深,這才知道了梁山搞鹽的真相。 

 話說當年打下東昌府後,梁山控制了一批私鹽販子,通過與這幫人,梁山開始初涉鹽業。 

 山東大地自古以來就是產鹽重地,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就發生在山東。 

 後世不管是鹽商、鹽戶、還是私鹽販子,都奉夙沙氏為祖師爺。 

 西周時期,古人已經開始利用山東的地下滷水製鹽。 

 春秋名相管仲,更是在山東大興鹽鐵之利,使得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到了北宋,本土主要的產鹽地也是三個地方:四川、兩淮、山東;還有一部分鹽,需要從西夏進口。 

 而山東的鹽場,主要位於青州、濱州、密州,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東營、濰坊、日照。 

 其中密州的濤雒(luo)鹽場,是北宋規模最大的鹽場。 

 …… 

 北宋實行嚴格的鹽鐵專營制度,政府希望通過強制手段,將食鹽之利全部收歸國有。 

 絕對的壟斷,導致了絕對的腐敗。 

 官府把產鹽的鹽戶不當人看,用極低的價格收鹽,並且巧設名目,大肆盤剝。 

 官府賣鹽給百姓時,又是另一幅做法,以次充好不說,還拼命抬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