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願共沉淪

 現在,他只是宮中最不起眼的一名皇子。 

 論年紀,他才十歲。 

 在他上面,有已長大成人的大皇子、養在鄭貴妃膝下的三皇子。 

 而最被重視的,自然是謝皇后嫡出的、年滿十二歲的四皇子。 

 論身份,他的母親麗妃,只是戶部尚書的嫡女。 

 大景朝的百官制度,以三公九卿製為主,卻又雜糅了三省六部制。 

 就比如,權力都集中在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三人手中,其中又以大司徒謝殊為首。 

 其餘九卿,個個擁有實權。 

 卻又在實際的行政體系中,出現了六部。 

 比如戶部,就歸太府寺管轄。 

 究其根本原因,是先帝那場未曾完成的改制。 

 因為三公權力過大,先帝想要把三公九卿制改為三省六部制,稀釋三公的權利,改為群相制。 

 可惜的是,壯志未酬身先死。 

 觸動了世家的根本利益,才導致謝家和汝陽王聯合奪權,在朝堂上掀起陣陣風浪。 

 令先帝疲於應付之際,邊關傳來燕家滿門戰死沙場的消息,擊垮了先帝的身體和精神,改制半途而廢。 

 只剛剛搭建起六部框架,還未來得及動最上層的結構。 

 再後來,先帝駕崩之時,就是謝家和汝陽王的聯盟徹底破裂之際。 

 汝陽王想要取而代之,登基稱帝。 

 謝家卻只想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並不想做那被史書記載的亂臣賊子。 

 之後的事情,就是世家把持朝政、勳貴避其鋒芒、清流艱難的在夾縫中求生存。 

 麗妃的父親,正是目前清流中官職最高的人。 

 當初送她進宮,是清流的策略。 

 宮中還有好幾名跟她身份地位相當,有著共同目標的女子。 

 麗妃因為成功誕下皇子,搖身一變為最成功的那一位。 

 不僅母憑子貴封了妃,還讓她父親官升一級,成為戶部尚書。 

 秦瑤光回憶著原書劇情,收回在六皇子身上停留的目光,望向寧國公府的二兒媳何氏。 

 汪氏自請下堂後,何氏成為崔家的當家主母。 

 因寧國公老夫人的過世,她的兩個兒子都上了奏摺,丁憂三年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