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134章 有所疑,亦有所答

 “好,那麼我再問你,我寫的大同論之中,否定的是理學哪部分內容?” 

 “這……自然是……”吳志搜了搜腦海,有點迷茫,“好像是否定理學的……” 

 “玄談部分。”王三微微搖頭,“那人說我否定理學,卻還需要理學,只是因為他是讀理學出身的。所以對於理學之中的氣、志、命、功等構成成聖的言論相當瞭解,自然知道我否定了這條重要的路徑。 

 而這一條,在我這裡是被踹開的。 

 究其原因,是因為。 

 我否認成聖!” 

 王三眼神冷徹幾分:“人無完人。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方天下之事,所行與眾,各有利弊,無人可避,皆有心思,是以動員為上,求同存異,不可殃及,但亦不可偏離。 

 所行所為,皆以生產力進步,百姓生活更好為向。 

 凡是以此為憑,再難,都要做。凡是與此相背,再令你心情愉悅,也要遏制。 

 所以,世上無聖人,只有賢人。而賢人者,立於世便有氣,止於心便有志,良於行便有命,守於法便是功,以功緻大同,便是致於道。 

 理學根基我還在換。很快,大同論後續篇章出來的時候,就是瓦解舊學的時候。 

 現在,以武會友,勞改犯讓他們多勞改,時間到了,他們就心誠了。 

 心誠,體悟,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就會教懂他們,什麼叫做糾錯,什麼叫做真正有用的學問。 

 不能令百姓生活不斷向上的學問,就是假道學。 

 管你百家何種學問,不能以大同論為核心,那就該看看,是哪邊出錯了。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公何為?民何為?君子亦為公民,公民者,大同天下之黎庶,有權利,有義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切盡在律令之下。 

 律令,不修期古,不法常可。 

 當合時宜,徐徐以改,革故鼎新,遵之才能正稱為公民,否則就是嫌犯,嫌犯要以律令懲罰,以償罪業,以正公道。 

 懲罰不結束,公民之身就是殘缺,雖然有權利質疑大同之路行於何方,但沒有權利提出修改方向,因為他們身上的罪,還沒清償,等什麼時候還完了,再說其他的。” 

 吳志神情一肅,立刻明白過來:“弟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