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135章 百年戰爭

 否則,就一直給我勞改到死。” 

 王三下完命令冷哼一聲。 

 他現在氣上來了。 

 吳志是優秀的學生,他很喜歡這個小子,學得快,反應也快,但就是太過倨傲。 

 能讓他開口問自己的問題,必然是他也捉摸不透的。 

 大同論的根基,一直是禮運大同篇的那一段話。 

 但那一段話本身不完整。 

 下一段,才是對自己做論的殺招: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家天下的時代,不可能避免這一段話提出的內容。 

 王三一開始確實沒有稱帝的心思,可是伴隨著王二這邊的變動,以及王三對宗族勢力的依賴。 

 稱帝非我願,但願天下平! 

 這種話只能用來裝逼。 

 所以王三隻能上強度,將會在大同論後續之中,將公民概念提出來。 

 當然,這個公民,不是西式概念的公民,而是具有華夏傳統的公民概念。 

 以法順民!以律正音! 

 通過將沉寂在儒家體內的諸子百家重新拉出來,再跟天下文人來對對碰,再起一次基於自己提出的大同論而填充砌磚的百家爭鳴。 

 才有辦法,解決大同論的厚度問題。 

 這場仗很難打,可能要打足足一百年。 

 但王三已經做好準備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他記憶的兩個世界的畫面,不斷沖刷與反差,讓王三一直無法釋懷,怎麼就回不去了? 

 但現在,既然回不去了,那就如他所言的那樣。 

 方天下之事,所行與眾,各有利弊,無人可避,皆有心思,是以動員為上,求同存異,不可殃及,但亦不可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