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229章 土地政策(中)

 稅不稅,其實沒什麼。 

 農民的負擔,也沒降多少,因為除了王三新打下來的鄜州、耀州之外,澄城、合陽、韓城三地,都是種光道在治理地方。 

 他們頂多就是完成王三的要求,對土地進行均田,後續的動作,就是基本上的古代王朝的老路。 

 至於百姓會不會餓死,怎麼活,鄉堡、農場、軍營建設,都需要人,王三這邊保證賣力幹活的人不餓死,他們農閒的時候來幫忙幹活。 

 相當於,徭役名義還在,但事實上已經取消了。 

 日子肯定是明朝當政的時候好了一點,但不多。 

 大家還沒對“大同軍”收心。 

 所以,王三現在要基於鄜州、耀州經驗,將澄城、合陽、韓城三縣的土地政策,直接一步推行到位,這群人肯定要反對。 

 但聽罷之後,王三也發現,他們反對不得要領。 

 “土地,是歸村所有。除非減少村落數量,否則土地始終還是村的。” 

 王三手指敲擊:“你們反對什麼?只是換了個名頭,到頭來做主的,還不是村委。 

 至於你們反對並居。 

 那成,我不進行並居,但我要將你們村面積劃小。 

 同時,同姓多的村長,將由本地選舉,但不給從九品官吏待遇。 

 每年只給十石米糧。 

 最後,為了貫徹自宋以來的鄉約,凡是大姓控制人口的村落超過一千人,立刻分拆。 

 不然你們但凡遭點災,第一時間劫掠的就是旁邊的村落。 

 所以,我還會下令將軍營,屯紮在你們村落左右。 

 雖然我大同軍仁德愛民,但我可不敢保證,現階段的投奔我大同軍的人中,沒有死性不改的人。 

 因此,是並大村,降低風險,還是開小村,後果自負,你們自己選擇。 

 至於稅,該收的收。 

 軍隊會幫忙催收。 

 要知道,你們的族人,相當一部分都在軍中持有債券。 

 我這裡要是收不到稅,可給不了你族人們債券,給不了到了下一個地方,大家有樣學樣,那我就會追責。 

 當然,我還是很講道理的。 

 土地改革勢在必行,因為這是為了統合稅基的辦法,干係的是上上下下的大同軍所有人。 

 如果選擇私有土地的,每畝按照最高稅階徵收,同時明廷接下來要對天下加收什麼稅,我全部按照明廷的稅基、以及政策來收。 

 前段時間,明廷加徵三餉,每畝下田,都要出六分銀子,更不要說中田和上田。 

 怎麼選,你們自己回去跟族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