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子曰 作品

第十一章,花開山雨零落處(三)

祠堂內以白石鋪就的筆直小路直直伸向不遠處的大殿和後堂,就在石路兩端,種滿了垂落翠綠枝葉的繁茂古樹,祠堂四周的紅牆綠瓦極高,顧枝方才站在祠堂外竟是全然看不見這遮蓋了整座祠堂內景的環環蒼天古樹。視線沿著石路前行,燭火明豔的大殿猶如敞開在天光之下,璀璨耀眼,沒有高大神像端居大殿中,視線毫無阻隔地透過大殿望見了更遠處的後堂,燭火光芒黯淡幾分,視線也不由得模糊起來。

顧枝耳中聽著祠堂外孩子們的嬉笑著,邁開腳步踏上了鎮子里人們在一些盛大節日才會虔誠走上的朝聖石路,在樹蔭下的斑駁光影中走向大殿。祠堂在桃止鎮的百姓看來是神聖之地,也是距離百姓最近的瞻仰神蹟之處,無需攀登秦山萬丈高階就可虔誠叩拜,似乎不該在平日裡如此安寧,無人光顧,更無人在此駐守。

一路走來,顧枝除了帶著孩子們問明白如何走到祠堂,其實也瞭解到一些桃止鎮百姓對祠堂的崇敬之心,除了如春節除夕這樣的盛大節日之外,沒有人會無緣無故來此叨擾神明降下人間的神蹟,人們對於神明的敬畏不只在於朝拜秦山的虔誠,更在於對神明教化之功的心悅誠服。

桃止鎮以及臨近村落的百姓自年幼時起就清楚,能有如今此等平靜祥和的生活都是因為神明大人為人們帶來了驅散黑夜的火炬和賴以生存的諸般技藝,人們終其一生都感念神明的善意,再不敢有絲毫僭越和多餘的祈求,所以更不敢來此祈求神蹟的靈驗能夠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祝福,只在盛大節日時來此叩謝神明的恩賜。

顧枝腳步輕緩地走在白石大道上,漸漸地耳中一片靜寂,他回身望去,祠堂的大門門檻竟是那般的遙遠,顧枝面無表情地向著供奉神蹟的大殿走去,手指輕輕摩挲長刀刀柄,風聲細細碎碎,拂面而過。

大殿前後的硃紅木門豁然洞開,清風穿堂而過似有天上宮闕吟唱悠揚之聲,顧枝邁步跨過大殿正門的門檻,裝點滿室的燭火呼地搖曳作響,復又歸於平靜,顧枝站在光芒中抬眼望去,就在眼前不遠處,大殿居中位置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香火銅爐,其上香火不絕,餘味嫋嫋。

顧枝環顧四周,並沒有看見所謂的神蹟,他繞著大殿走了一圈,除了居中位置的香爐外,大殿四周只在兩側懸掛有敘述神明為此地百姓帶來諸般改天換地恩賜的故事畫卷,有的畫卷已經微微泛黃,有的卻還是嶄新摸樣,看來這麼多年一直不斷有人將神明的故事記載傳頌。顧枝一一看過了栩栩如生的畫卷,其實與那位酒樓內的說書人所言並無太多差別,看來這些故事也已是在桃止鎮流傳甚廣,婦孺皆知了。

顧枝沒有在大殿停留太久,他望向大殿之後的後堂,想了想還是踏上了大殿後的朝聖石路,沿著兩側栽種竹林的細碎光影,走向後堂所在。後堂處並不像大殿一般裝點了許多燭火,顧枝遠遠望去只能看見後堂內室裡星星點點的光芒點綴,待得走近了,顧枝察覺風聲都停歇下來,似乎害怕驚擾了此處的靜寂安寧。

顧枝走進後堂,就在眼前的一張紅木桌案上擺放著一個白玉盤子,其上端端正正擱置一塊嶙峋漆黑的怪石,顧枝微微皺眉走上前去仔細端詳,怪石通體漆黑猶如夜幕撕扯而出的碎片,可是在細微紋路之間卻能看見如血流淌而過的赤紅痕跡,就像是精心繡在石頭上的絲綢線條一般,平白添點了一些攝人心魄的力量。

顧枝看了許久,慢慢伸出手想要觸摸這塊傳說中帶來了神明降世的天火碎石,可最終他還是收回了手掌,他抬起頭髮現怪石之後的雪白牆壁上懸掛著一副空白的畫軸,沒有書畫痕跡也沒有題跋落款,顧枝靜靜看了片刻,轉身走出了後堂,一路穿過大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