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 作品

第64章 我從編外人員辭職了,很羨慕體制內人員

 當然,“會做事”永遠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如果你“會說話”,就錦上添花了。 

 比如單位有個“走後門”進來的小夥子,據說其關係背景很強,安排進來又沒適合他的崗位,小夥子只是進單位過渡的。一開始我們領導也不同意,但迫於對方強大的關係背景,且我們領導也沒有人事任免權,只能作罷。 

 不過,小夥子是研究生畢業,本身也很優秀,加上嘴巴又很會說話,所以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且很受領導重視。 

 我雖然很羨慕別人能說會道,但奈何自己本身嘴拙,只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最平凡的人,也得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講到“關係戶”,大家也不必“深惡痛疾”,畢竟,“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在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怎麼都是生活,其實生活是一種態度。” 

 可以說,哪怕你去私企,也避免不了“任人唯親”的局面。所以,面對不公,我們不如像法國大文豪雨果說的,“我只將所有的不幸注入心底,心底便開出最公平的花。” 

 04 

 你的能力\u003d“鐵飯碗” 

 很多小夥伴關心合同工的穩定問題,在這裡,我要說一下:其實真正的“鐵飯碗”不是體制,也不是編制,而是你的能力。 

 例如廈門市今年取消教師編制,試實行“參聘制”,各地也在傳要裁編外人員……也就是說,不管體制內外,都是不斷變化的。 

 所以說,與其捧著“鐵飯碗”,不如好好錘鍊自己,把自己的能力變成“鐵飯碗”。當然,如果能進入體制系統內,那當然是最好的。畢竟,“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我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有幾個在其他單位做編外人員,有的一干就是七八年,現在還在原來的崗位做著;有的做了一兩年,覺得沒什麼奔頭,辭職了;當然,也有的因為幹得比較出色,被別的單位“高薪”挖走。 

 因此,做編外人員,真的沒有什麼所謂的穩定,如沒有什麼重大的過錯,單位也不會隨隨便便開除你,具體你能幹多久,視能力而言。 

 正如路遙先生所寫,“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如果你沒有絕對的人脈,那不妨努力增長自己的見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足夠優秀,自會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