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出風塵 作品

第56章 一抹紅光

 速度在不同的機甲上應用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重型機甲動輒幾十噸重,對於它們來說,速度就如同珍稀動物般難得。即便引擎容量翻倍,實際速度提升可能也就十幾個百分點而已,大多數重型機甲並不太在乎提高速度。 

 而輕型機甲通常為速度而生。設計師們常常咬緊牙關,為了增加一些武器和裝甲而犧牲一點點速度,這種痛苦的取捨對他們而言就像拔牙一樣難受。 

 張志豪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到如同整個下頜都在痛一般,他堅決地削減了原本讓“八角籠”堅固的部分。他小心翼翼地移除了一些部位的裝甲,同時將其他部分削薄。 

 五天過去後,張志豪看著眼前這臺比平時瘦削約30%的機甲,眼中滿是血絲。 

 “我真是受不了了。我幾乎把‘八角籠’扒得只剩下骨頭架子了,現在再叫它中型機甲都有些勉強。” 

 新變種機甲的裝甲大幅縮水,雖然換來的是速度與敏捷性的大幅度提升,但這也意味著它不再適合充當前線單位。無論是耐久力還是裝甲防護,都無法與常規前線機甲相抗衡。 

 他在裝甲方案中唯一沿用迷霧潛行者的設計元素就是在關節和接合處嵌入了一點柔性裝甲。這種柔韌的裝甲相對輕便,而且關節部位只需要少量裝甲就能抵擋大部分偶然性損傷。儘管無法抵抗直接爆炸衝擊,但也總比沒有強。 

 “接下來,就是助推器了。” 

 為了讓他的輕型機甲獵手能以一次巨大的衝刺迅速接近獵物,張志豪選擇了使用六個助推器而不是更少。雖然會消耗大量燃料,但這足以讓除了最輕武裝的機甲之外的所有目標都落入其攻擊範圍之內。 

 助推器的具體安裝位置卻有些棘手。由於機甲模仿人類奔跑的動作,在執行不同活動時背部姿態也會有所變化。保持背部挺直是最高效的直線移動方式,但在遭受敵方火力攻擊時,大多數機甲往往會前傾低頭,這是非常自然的人類反應,但卻不利於合理管理助推器。 

 儘管噴口具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但它們所能做的調整有限。 

 張志豪打算將六個助推器呈矩形排列安裝在機甲背部。雖然他也考慮過採用五邊形中間加一個主助推器或者六邊形不帶中心助推器等更為複雜的佈局,但這樣的設計在受損時性能往往不佳。 

 他將助推器的位置設定在重心附近,並稍微向下偏移。這樣細微的效果使得機甲在全功率啟動助推器時會微微向上翹起。 

 張志豪希望實現這樣的效應,使機甲能夠以更輕盈的步伐向前推進,更容易越過不平坦地形。 

 如果採取相反的方法,讓助推器推動機甲向下,則能讓機甲獲得更好的抓地力,代價是轉向更加銳利的同時降低速度並增加對框架的壓力。 

 “雖然更好地控制方向是件好事,但如果因此導致機甲速度損失過多就不划算了。既然首要任務是從A點到B點以最快速度縮短距離,那麼直線加速才是最佳選擇。” 

 本質上,張志豪把他的變種機甲變成了一枚火箭,一枚擅長直線飛行卻不擅長其他動作的火箭。他認為機甲應該具備足夠的抓地力,以便在目標突然閃避時做出最後時刻的轉向。 

 完成助推器的設置後,他退後一步審視著自己的輕型機甲殺手。雖然整體上應該可以按照預想的方式運作,但張志豪覺得它缺少一種威力感。 

 “‘八角籠’的標準長矛看起來有點細。” 

 這柄長矛原是為了在“八角籠”瘋狂左右移動時進行機會主義刺殺而設計的。為了便於穿透,長矛形狀儘可能做得又粗又尖,整體看上去就像一根放大版的牙籤。 

 如此纖細的設計並不符合當前設計的需求。如果機甲啟動助推器並追上輕型機甲,那驚人的衝量很可能導致首擊時長矛失去控制,過度穿透目標。不僅長矛會深深扎入目標體內,而且由於大部分傷害集中在一個小區域內而非從撞擊點向外擴散,造成的損害也是有限的。 

 保留長矛目前的形狀等於浪費了一個給予致命打擊的好機會。他修改了長矛的設計,使其杆部更為結實,矛尖稍寬一些。經過這些快速改動之後,長矛在撞擊瞬間能夠更好地傳遞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