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牛爬啊爬 作品

第356章 不折騰的日子都在搞錢

何倫妥微微點頭,笑著說道。

“王兄,稍後我去跟負責燒製紅磚的人打聲招呼,你派人過來直接拉走就好。”

“行,多謝何兄。”

王剪點了點頭,隨後對身旁的王天二叮囑道。

“天二,好好幹,有問題多找何少監請教,他可是個大行家。”

王天二抱拳道:“老爺,我會的。”

對於王天二對王剪的稱呼,何倫妥並沒有覺得奇怪。

因為馬家莊都是王剪的封地,而且這幫人又是王剪一力提拔上來,再加上他們的姓氏和名字,明眼人都知道他們是王剪的家丁。

王剪待了片刻,就離開了。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造紙廠儘快建造起來,然後投入生產。

長安城內的文人士子,每天都會去馬家莊的兩個宣紙鋪,問最新一批的宣紙什麼時候送過來。

因為現在馬家莊宣紙鋪不給提前預定,他們深知只要不是第一時間來購買,剛運過來的宣紙不用一兩天,絕對會賣的一乾二淨。

詹事府。

敲定了敲定了紅磚來源,王剪對王天一安排道。

“天一,稍後你陪馬管事去東西市,聘請一些建房子的工人。”

“老爺,那你的出行怎麼辦?”

“我今日都在詹事府,等下值的時候你提前過來接我就好。”

“好的老爺,我這就去。”

王天一抱拳行禮後,快步走出詹事府。

而詹事府負責值守的人,看到王天一走出去後,還向他大聲問好。

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王天一作為王剪的車伕兼保鏢,其身份地位不言而喻。

這幫禁衛深知,這個王天一以後,絕對會飛黃騰達。

...

王剪把心都撲到造紙廠的建設,在朝廷上基本沒鬧出什麼大動靜。

朝廷的氛圍,重新恢復到王剪入朝當官前的寧靜。

每天都是和和氣氣,沒有絲毫的勾心鬥角。

時間悄然而逝,轉眼已到十月中。

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轉涼,雖然還沒開始下雪,但是長安城的百姓已經穿上了厚厚的衣物。

長安城郊外,馬家莊造紙廠。

王剪披著一件加厚長袍,站在一個光禿禿的小山包上。

在他身後,馬長壽和王天一站在他的身後。

王剪看著前面的大片空地,在一大群工人的忙碌下,已經砌起了一堵堵高高的牆。

馬長壽吸了一下鼻子,低聲彙報道:“老爺,造紙廠的建造進度很快,在下大雪之前,能完成進度的七成。”

“等年後開春冰雪消融之後,我有信心在一個月內,把造紙廠搭建好。”

為了趕進度,在王剪的安排下,他招募了將近400個年輕的工人。

而且每日開的工錢也很豐厚。

技術大工,每天30文,小工每天15文。

這些工錢,基本是他們以前的5倍。

當然設置這個高的工錢,對他們幹活是有要求的。

馬長壽早已經他們每個人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對於那些濫竽充數,亦或者拖拖拉拉的人,直接當場辭退。

這幫人生怕丟失這麼高工錢的活,所有人都不敢偷懶,鉚足著勁埋頭苦幹。

王天讚賞地說道:“長壽伯乾的不錯。”

馬長壽現在越來越有包工頭子的潛質,王剪心裡想,等紅磚建房流行起來以後,是不是可以成立建房子的工程隊。

讓馬長壽拉一支工程隊伍,去大唐各處給官紳世家建房子。

搞工程可都是高利潤的行業。

正當三人在聊天時,屯田主事王天五跑了過來。

他走到王剪跟前抱拳說道:“老爺,番薯已經成熟了,現在可以收成,你要去現場指揮看看嗎?”

王剪笑著說道:“去看看吧,順便跟你們說一下,番薯冬藏的注意事項。”

接著王剪轉頭對馬長壽說道:“長壽伯,這裡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讓工人在幹活的時候注意安全,萬不能出現事故。”

“老爺放心,這裡交給我就好。”

馬長壽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在造紙廠建設之初,老爺就叮囑過他,一定要以安全為上,不能讓這幫工人出現任何意外。

而且老爺還跟他制定了很多條規範施工的注意事項。

長安城北苑。

王剪來到時,看到太子李承乾也在。

他也披著一件貂毛大衣,整個人縮在一起。

王剪走過去對他抱拳說道:“太子殿下。”

聽到身後傳來的聲音,李承乾回過身子,笑著說道:“王大哥,番薯開始收成了,孤剛剛看了一下,第二季的番薯產量跟以前一樣,畝產估計也是三千多斤。”

王剪微笑著點了點頭。

這批番薯被一大幫人悉心照顧,產量差才不正常。

收番薯的人,除了屯田司的60個嘍囉,李承乾還從東宮調派了100名侍衛過來幫忙。

人多力量大,僅僅一天的時間,番薯全都被收上來。

過秤以後,平均畝產3560斤。

這個好消息,也第一時間傳遞到李世民的耳中。

甘露殿內。

李世民舉著記錄畝產的宣紙,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好好好,太好了!”

今天收成這麼多番薯種子,等明年再培育一年,北苑的那點田地,基本就不夠用。

而且根據這種育種的進度,不出幾年,全大唐的百姓都能種上。

王剪指導屯田司的人把番薯進行藏儲以後,整個人終於可以閒下來。

...

這天,他正在詹事府和于志寧一起烤火,火堆裡還烤著幾根番薯。

窗外北風呼嘯,葉子掉的差不多的樹木,也在大風中瘋狂搖曳。

“呼~”

于志寧哈了一口寒氣,他的鼻子凍的通紅。

“該死的老天爺,還沒到寒冬就已經這麼冷,今年的天氣可能比往年還要嚴寒。”

說完以後,于志寧皺起眉頭,嘆氣說道:“哎,也不知道北方的百姓,今年冬天該怎麼渡過。”

“今年恐怕又會出現凍死人的情況啊!”

在這個時代的冬天,凍死人是常有的事。

很多窮苦百姓的房舍,非常簡陋,而且各種漏風。

加上他們家裡並沒有足夠厚的衣物被褥,很多人都是拿乾草當被子。

聽到于志寧的話,王剪神色一動,隨即疑惑問道:“於兄,面對這種極端寒潮,以前朝廷是如何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