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燈光,能源,菌群

 動植物能不能生存,最基礎的就那麼幾樣,只要滿足了,就基本不會出問題,空氣,水,光源,溫度,和有益微生物菌群。

 最重要的空氣解決了,水更不用說,金手指一搜索就知道哪裡有水,不管是打井,還是聯通其他地下水,都是可以輕鬆解決的。

 只有光源,和溫度,較為棘手。

 人工燈光是一個解決方向,但是,想要模擬出太陽的全光譜,可不是現在這個時代能完成的,就算是21世紀,一套全光譜燈光也不便宜,輕則幾百,重則上萬。

 千萬不要以為隨便一個電燈泡就能解決,太陽的光線包括了整個可見光譜,從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色到紫色的顏色。

 這些顏色組成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有顏色,此外,太陽的光線還包括了紫外線和紅外線等不可見的光譜,紫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短,紅外線的波長則比可見光長,太陽光的紫外線部分有害,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會引起皮膚癌等疾病。

 如果燈光沒有解決好,異化動植物肯定是無法正常生活的,就算勉強維持,也不可能產生有益進化,畢竟,就連紫外線都沒有了,還想什麼呢。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搞一個生態圈,真的很難,尤其是搞封閉隔離的情況下。

 如果是在地表,一切都好解決了。

 但是,也不是沒有壞處,起碼,這地下的優點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1,就是足夠安全,地下1000米,就算翻了天也影響不到地面。

 2,節省了大半的建設時間,和精力。

 3,堅固,耐用,不用擔心這個生態圈會因為時間的原因腐朽,損壞,只要日常維護跟得上就行了。

 .........

 楊軍沒打算搞一個純自我運轉的生態圈,自己的需求很明確,就是把這個小世界的所有物種全部弄成異化品種。

 也不會讓它們自相殘殺,吃的喝的,大部分還是靠山谷裡的人來投餵。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異化動植物相互之間產生熟悉感,生命磁場相互融合,習慣其異化血脈,然後,通過時間的流逝,自我產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