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參與義診(2)

 “老師們,”朱大夫抓住字眼,“多少老師?”三五位算多吧。

 誰會去計算這種問題,林婉婉一時說不清楚,“幾十個吧,我家鄉學醫規矩與長安不同,學生可以有許多老師,老師也可以有許多學生,雙向選擇。”

 朱大夫一輩子沒離開過長安,不知外地情況。他所經歷的師徒關係遠比林婉婉的更緊密。

 哪會想到會一門課老師一年帶幾百個學生,期末考試印上幾副照片,問誰是本門課的任課老師的奇葩考題。

 義診最需要考慮的是性價比,大夫的診金免了,只有一部分低價藥材。

 很多時候大夫也無能為力,只能告訴病人生的何種病症,開出藥方。至於病人是否會去抓藥全是未知數。

 以朱大夫的經驗,林婉婉第一位病人七日後不會到回春棠複診,連那副藥都未必會抓。

 商人勢利無非關注人的身家,厲害的大夫的“勢利”起來祖宗八代連後輩子孫都看。

 即使竭力將用藥成本控制下來,但藥費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來義診是求安心——暫時死不了,還能幹活。

 小家庭若是有一個病人,很快會把家拖垮,這就是窮人的悲哀。

 治病貴主要在兩方面,診金貴藥費貴。義診藥材不全診金全免,“壓榨”大夫針灸推拿才是最好的選擇。

 “朱大夫,您看看這位娘子可要行針?”林婉婉試著問道。

 “可。”朱大夫點頭。

 隨即兩人面面相覷,林婉婉先開口,“我沒帶針。”不然你老親自來。

 說完心虛,她針灸剛剛入門。

 “用老夫的。”朱大夫沒聽出潛臺詞,十分大方將針包分享出來。

 林婉婉不能直說針灸剛學不熟練,否則病人會更緊張。

 好在穴位不難找,捻起一根銀針,在燭火上烤過消毒。按住病人右手,在手腕上方找到列缺穴,銀針快準狠扎進去。

 病人看不出來,朱大夫一旁冷眼旁觀如何看不出她是針灸新手,只有新手才會這般“苦大仇深”地下針。

 好在穴位沒有找錯,下針的角度深淺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