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參與義診(3)

 “得了這類病,病人和家屬的壓力都特別大,大夫和藹些,可以緩解緊張情緒。何況,”林婉婉老實承認,“我慫。”

 “以前師姐給我說過一個故事,家裡婆婆生病了,兒媳強烈要求在藥方中加入止痛藥劑,大夫覺得家屬不懂醫術,回道:這個病並不太痛,不用加。兒媳回道:大夫,你不懂婆媳,疼不疼我都給她用。”

 朱大夫竟然詭異地聽懂了。“加了?”外行竟敢指導用藥。

 “最後沒加,婆婆醒了,大夫轉達心意,你女兒非得給你加,我覺得沒必要,你說呢?婆婆也很開心:那不是我女兒是我兒媳,聽你的不用加,她就是心疼我。”

 “你看,最後病人家屬和大夫三方都很滿意,大團圓結局。”

 雖然這次生病的兒媳婦,但其中邏輯一樣適用。

 朱大夫覺得如果今日陪診的是親孃,林婉婉的態度或許不會那般“諂媚”。

 是的,諂媚。

 彼其家鄉醫術延壽或有可取之處,但醫者地位實在低下。

 想起上次回春堂被鬧事時的表現,她害怕捱打。大夫不僅治病,還要顧慮病人和家屬。

 風氣壞了。

 “取巧之道能得一時不能得一世,身為大夫,精進醫術方為本枝,其他都是末節。”站在前輩立場語重心長道:“你本就年輕面嫩,態度若不鄭重些,恐被人看輕。”提點職業技巧。

 林婉婉起身整理衣裳,躬身拱手行禮,“多謝教誨。”

 年輕人能聽進話是好事,朱大夫讓人進來在醫棚里拉上一道簾子,若是脫衣檢查或者針灸就去簾子後。

 新手針灸最貴自知之明,林婉婉每逢動針,都先將穴位,入針尺寸等先給朱大夫說過,由他斟酌。

 時間久了,林婉婉久經考驗精力充沛,朱大夫年紀大被來來往往的病人各種病症繞得頭暈。“出去活動活動手腳,拿不準的地方等老夫回來。”

 朱大夫掀開簾門,看著醫棚外排著長隊的女人,吐出心中一口鬱氣。

 女病患們看到老大夫出來,心中未免忐忑,她們被挪到這條隊伍裡,大夫休息了,不知何時才能看上病?

 好在醫棚內仍有病人進出,裡頭可能有其他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