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援兵將至

 見到韓騰聽了一通交待,寧巖以為聽錯了,“我帶左廂軍二三營?”那不是範成明的兵嗎?

 事關重大,韓騰只能簡略說些前因後果,寧巖面上平靜,心底驚濤駭浪。

 這什麼運氣,好好的剿匪居然能撞上造反的私兵。自己若不跑快點,讓吳越陷在裡頭,就是整個南衙的罪人。

 韓騰:“範二升職你心裡別存著氣,他現在站在一個糞坑上,隨時可能掉下去。到了華陰,一切聽世子的。”

 在大營內部,三千人怎麼分配都行。但在外,少說也要有個正經將領帶領。

 本來以這次剿匪的功績,範成明東拼西湊一些戰功,大約能摸摸拜將的門檻。此時升任,不是為壓寧巖,而是為順理成章,名正言順。

 一夥四個人帶兵出去剿匪,稍微瞭解些內情的人,都知道仗是誰打的。

 吳越身上沒有實職,段曉棠官品太低,升起來太難。若範成明陷在華陰縣出不來,或者更差一點死掉。

 寧巖能借助將校的身份,順利接掌軍隊。然後看吳越將指揮權交給誰,寧巖還是段曉棠?

 寧巖自己都不抱希望,能執掌三千人。不說這些人原本就是範成明和段曉棠的班底,從前一段戰績來看,他們不管對上還是對下都磨合得很好。

 寧巖當然明白,自己此行就是為了順利將兩千人帶去華陰。

 好好一個昭武校尉變成肉身快遞,別人運貨他運兵,說不定還要做個軍隊名義上的統領。

 寧巖唯有一點不滿,“大將軍,三司那些文官身嬌體弱的,不比我們耐摔打。不如慢一步。”

 他們哪怕壞了事,也輪不到三司審理,但終歸是晦氣。

 韓騰無可奈何,“跟著大軍走,才不顯眼。”

 大吳的文官,不能騎馬出遠門的,沒前途。

 三司的官員同樣一頭霧水,皇帝召集他們,稱河間王世子剿匪期間發現一處謀逆,著有司赴當地調查。

 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司共同出現的時候,意味著大案要案。他們主要是審案,但聽話風,還要查案。

 吳越在關中剿匪大家都知道,但他現在到底在關中哪一處少有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