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韭黃蒜黃

 開荒後向官府報備,可以減免部分賦稅徭役。

 關中近長安地區的熟地,一畝地數十貫,還是有價無市。

 聽起來一本萬利的生意,下一把力氣,就能淨賺一筆錢,田莊和王才裡的百姓為何不做,難道他們天性懶惰?

 首先要將地塊上碎石撿完,去除雜草,再用鋤頭將板結的土塊一塊一塊敲開。

 以段曉棠的體能,未經過長久的農業訓練,揮幾下鋤頭也受不住,何況其他人。

 有牛是最好的,犁得深犁得快。但一頭牛多貴呀,比一個人還貴。

 接下來要給地灌溉,王才裡田莊有個好處,離水渠近。但離得再近,也要挑著水桶走上幾百步。

 還要不斷給它施肥,連續幾年,這塊地重獲生機,方才可以種植。

 開荒一畝地,何止折幾年壽。

 眼前這一片生荒地,開荒所需的人力物力絕非小數。

 靠田莊幾個老弱,何異於登天。

 祝明月沒想一口吃成胖子,一切都可以慢慢來。人力不夠,可以僱人買人,也可以買牛補充。

 肥料不足,可以堆肥。

 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祝明月將開荒落到待辦事項上,“河邊的土地全部留下來,不種。”

 照常理說,靠水源的土地,最該耕種,因為取水方便。

 可祝明月有更重要的規劃,水磨、水紡車……一切可以靠水力驅動,節省人力的機械。

 段曉棠:“挖幾條水渠連通,現有的幾塊水田有些小,拿來種蓮藕養魚不大夠。再挖池塘工程量大,不如用水渠。”

 祝明月無暇和段曉棠爭辯,挖池塘和水渠哪個工程量大。“以後再說。”

 只要她們不打算研究雜交作物,田莊往後都不大可能種水稻小麥之類的主糧。

 說白了,這就是他們的一個種菜育種基地。

 祝明月繼續在紙上記錄要點,“養豬場要建在下風口,建築材料用磚石。”

 養豬是必須的,一來吃肉,二來收集肥料。

 祝明月問道:“雞怎麼養,想明白了沒?”

 段曉棠:“散養棚養都試試,找兩個離得遠的地方,分散風險?”不然一場雞瘟下來,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