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長安見聞

 杜幼娘:“便宜?”

 杜喬豎起手指,比了一個三。

 杜幼娘:“三百文。”

 杜喬不打算矇騙家人,“三貫。”

 饒是張法音亦忍不住驚訝,對長安的物價有了深刻認識。“在長安能生活下去麼。”

 杜喬:“兒子俸祿不低。勝業坊多是長安中上人家,治安好,一般的地痞流氓不敢來滋事。母親和小妹平時在坊中行走無礙。”

 杜家有些產業,但住在鄉下,女眷哪有不出門的。

 杜喬弟弟杜謙年紀小,性情又內向,無法支撐家門。杜喬遠在長安做官,時日一久,未必能照應家裡,索性將家人接來長安。

 杜喬手往後一指,“柳家原是尚書門第,隔壁李家是永康縣公,當家的二郎君是萬年縣尉。”

 張法音真信周邊不會有宵小。

 杜幼娘眼睛骨碌碌轉,“大哥,今天那位趙娘子又是誰?”

 若要解釋和趙瓔珞的關係,就不得不提她原先糟心的婚事,若把段曉棠牽扯進來,又不得不說起倒黴催的土匪窩。

 杜喬不想讓家人擔心,模糊道:“趙娘子是段郎君的遠親,她們住在東院。段郎君隨軍出征,家裡都是女郎,可以多過去走動走動。”

 東院和柳家不約而同送來添菜,杜喬拉開櫥櫃門犯了選擇困難症。

 掛麵、米線、粉絲,吃哪個好。

 最後還是選擇掛麵,滋味雖不如現揉的面勁道,但家人更熟悉。

 杜喬估量著家人的胃口,將面下入鍋裡。杜墨從院子裡摘一把新發的青菜,洗乾淨扔進鍋裡。

 看著眼前配合默契地一幕,大約知道杜喬在長安獨居,沒請廚娘,是怎麼活下來的。

 廚藝糊弄學,再添一位宗師。

 一家四口,一碗麵就著鄰居送的菜,吃了在長安團聚後的第一頓飯。

 次日清早,杜墨去五穀豆坊提一籃子豆腐腦回來,家中諸人拌上佐料吃完。

 杜幼娘感慨道:“天子腳下果然好,什麼吃的都有。”

 不是說杜家在濟州吃不上一碗豆腐腦,只是到底不比長安便利,挎個籃子出去走幾步就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