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逃過一劫

 吳嶺昨日與南衙諸將商議過,“左武衛可去洛陽支援。”

 餘下的長安兵力,真是在刀尖上跳舞,極限操作,經不起一絲風浪。

 只希望長安諸位高門貴戚,看在各家祖墳的份上,別搞出大事來。

 軍隊的戰鬥力,不僅要看人數,還要看統帥的將領。

 一將可累死三軍,亦可挽天傾。

 吳嶺翻過許多留守洛陽的武官履歷,評價只是平平。大事當前,不能只顧門戶之見,“本王聽說,李君玘在洛陽?”

 託李君璞在跟前晃盪過兩回的功勞,吳嶺想起他還有一個原先任大將軍的哥哥。

 工部尚書龔彥:“自四年前徵突厥後,一直在洛陽閒居。”

 只說徵突厥,沒提兵敗,傾向不言自明。

 吏部侍郎駱聞補充一點小道消息,“黎陽那位召集過許多高門子弟,包括馮四郎。結果遇上李二郎和表兄鬧翻,氣不過把人關進縣衙大牢裡,馮四郎由此也沒去成黎陽。”

 因禍得福。

 馮李楊三家,要說沒有關係不可能,但早鬧翻也是事實。

 李君璞早不鬧晚不鬧,偏偏在馮睿達被楊胤徵召的當口,把親表哥關進大牢,真為了一點風流韻事錢帛糾紛?

 說李君璞提前知曉楊胤會造反不大可能,但李家不想再和楊胤扯上關係是真的。

 吳嶺聽一會,才將稱呼和人對上號。馮四郎是馮晟的兒子,李二郎是萬年縣尉李君璞。

 公器私用,把表哥關進大牢教訓的意氣事,可不像冷肅老成的李君璞幹得出來的。

 駱聞的意思清楚明白,李家的立場沒問題,李君玘絕不會倒向楊胤。

 現在誰能把楊胤造反的爛攤子壓下去,誰就是他們的朋友。

 到底是統領過十幾萬邊軍,征討過突厥的大將軍,又在洛陽待過幾年的地頭蛇。

 李君玘若有機會,焉能不報當年被楊胤落井下石之仇。

 楊章的兒子,馮晟的外甥,都少知軍事,究竟誰更勝一籌?

 李君璞之所以不認為吳嶺整人,就是在他任命為京兆府法曹參軍事之前,李君玘復大將軍位,迎擊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