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新人入營

 誰贊成,誰反對?

 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的敵人?

 祝明月:“親兒子和沒多大幹系的下屬之間,都知道怎麼選。”

 何況這個兒子還是事實上的獨子,人只是路線偏一點,又沒做錯,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遠的不說,孫文宴的選擇不也一樣嗎?

 孫安世做錯不只一件事,受了頗重的教訓,但願意教訓,就證明沒有放棄,還想挽救一下。

 真要是不相干的下屬,輕點也是閒置的下場。

 連番大戰,諸衛都要舔舐傷口,今年關中剿匪的任務只能落到左右候衛頭上。

 去年右武衛只派出一千人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左右候衛也不好太大張旗鼓,各派一千人,劃了地方,派出一些需要軍功的將官出戰。

 哪怕已經儘量注意,關中諸郡縣還是怨聲載道,加上東征失利,民間亦有怨言,表現比前幾年更激烈,因為人家見過好的。

 彈劾的奏摺如雪花般飄進長安,李君璞人在京兆府,僅憑奏章,都能判斷他們的行軍路線和接下來的方向。

 兩衛大將軍天天被一群太守縣令罵得狗血淋頭,時間全拿來應對申飭。

 與此同時,諸衛新晉將官名單公佈。

 有心人開始研究,每個人的出生來歷,以及所授官階,甚至包括入營背後的關係。

 尤其是右武衛的人,武應竇三家的熱鬧剛剛過去不久。

 應嘉德不去原便宜岳父兼姨夫的右驍衛,不就是想燒熱灶麼,現在該看看熱灶的成色。

 整體官階安排都偏低,打頭一個孫安豐,中候,正七品下。

 誰都沒想到孫文宴會把兒子安排進右武衛。

 往下的十幾人,本事、出身,甚至人品都沒有可以置喙的地方。

 這時候才有風聲傳出來,此次將官入營,全是範成明一手操辦。

 韓騰年老,杜呂兩位將軍操持營中事務,無暇分身,於是這件大事,只能交託給年紀輕輕的範成明。

 範成明做事向來不走尋常路,頭一次操辦這種大事,六神無主。又想起在鞏縣讓他不得不親赴險境的十幾個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