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青銅酒器

 “連續三次詢問再無人應價時,以擊槌予以確認,一經拍定不得反悔。” 

 毀約會有什麼後果,世子在旁邊看著你。 

 軍士抬上兩件青銅器,這次的貨物價值高體量小,自然可以搬到現場展示。 

 林金輝:“戰國青銅麒麟酒器一對,高十六寸長十三寸,重四十餘斤。獸體粗壯腹空,裝飾有捲雲紋、渦紋、蟬紋、雲雷紋和竊曲紋,獨特之處在於它身上還有傳自嶺南先民的蛇紋和壽眉紋。起拍價兩件二百金。” 

 段曉棠聞言眼睛微微勾起,這件青銅器代表什麼,中原在戰國時期和嶺南的交流,再大而擴之,就是自古以來。 

 但這會,大家只關心二百金。 

 隔著紗簾,段曉棠瞧不見這對麒麟酒器的具體模樣,但戰國,實打實的文物,不知會喜提多少刑。 

 段曉棠拿過報價單再翻看一遍,今天的器物專場許多都是青銅器。 

 畢竟只有這玩意才能一眼看出文物價值,其他的木器石器,說不定被當破爛呢。 

 青銅尊、卣、方彝、瓿、罍、壺、盤,匜……除了鼎,應有盡有。 

 鼎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兩衛不可能光天化日下與人交易。 

 段曉棠一個俗人,一不懂器物鑑賞,二怕沾上特別的緣分,所以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更在意的是它背後的經濟價值,統稱掉錢眼裡了。 

 拍品展覽時可不會讓人上手鑑賞,頂多隔著一段距離遠遠看一眼,對這批物件底細最瞭解的,除了兩衛就是在行營裡的世家子弟。 

 青銅器厚重,自出世起便代表禮樂,造型雖然不符合今人審美,但無疑合世家對外的形象。 

 在行營待過的子弟們首先回憶的是,這件青銅器經過誰的手,可是關乎信任與金錢的大事。 

 今日柳嘉禎不曾親至,柳家所在的桌案除了柳氏兄弟倆還有一位族叔和堂弟。 

 柳琬微微點頭,示意柳星淵鑑定酒器的人可信,後來參觀展覽時也得出相同的結論。 

 戰國青銅酒器、麒麟形、雖非中原國家的所用,但有嶺南紋路……不知因何緣故流落到三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