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小康 作品

第六十七章 去採購水果

生意還算不錯,比窩在老家吃不飽飯強。

飯吃飽了,嗑也嘮完了,王權哥倆告別了東北菜館老闆,離開飯館就朝著嚴山區山坡鎮走。

80年代的海市沒公車,哥倆頂著大太陽走出去老遠,到了嚴山區和城邊,遇到一個趕著水牛的大叔,那個大叔帶著大草帽,上身舊的發黑的白襯衫擼著袖子,露出黑黝黝的胳膊,褲子挽起褲腳,腳上穿著草鞋。

王權跑上去問道:“大叔,咱跟您打聽個道,去山坡鎮怎麼走?”

那大叔“嘰哩哇啦......”的說了一大串話,王權愣是一句沒聽明白,這老人家說的是方言啊。

王勇都聽傻了,“老三,這大叔說的是啥鳥語。”

“他說的是方言,這嘎達老年人估計都不會說普通話。”王權給自家二哥解釋道。

“普通話?”王勇愣愣的撓著腦袋,普通話又是啥?

王勇十四五歲就輟學在生產隊上工,普通話是啥他不知道正常啊。

“嗯。”王權跟那大叔客氣的揮揮手,扯著王勇朝前走。

王權覺著他應該找個年輕人,或者小孩問就好了。

不然,這個年代海市的道路上也沒有路標,城市也沒什麼像樣的建築,城區也沒比東北農村好哪去。

哥倆又走了一會,在路邊歇息一會,瞧見兩個小孩,身上穿著舊的發白的衣裳,大約十歲左右也趕著兩頭水牛,其中一個小男孩手裡還掐著木棍子。

王權笑呵呵的朝小孩招手,“小孩我問問山坡鎮怎麼走?”

小孩瞧出了王權是外地人,“你去那有事?”

王權問對了,小孩是會說普通話的,因為小孩肯定是去學校唸書的。

“想要收點香蕉之類的水果,運走。”王權也不隱瞞,據他的記憶這個時代海市香蕉應該幾分錢一斤,他記憶裡這時代好多銷售不出去的香蕉都爛在地裡了。

在一個高鐵沒有,鐵路不發達,物流都一塌糊塗的時代,果農要是能賺到錢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