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22大明官員都是狗屁

就知道如何在朝中拉攏關係!

你這種蠢貨,就給咱帶一輩子枷鎖辦差吧。

別以為朝中那些官員向胡惟庸主動靠攏的事情,朱元璋是一點都沒有察覺到。

浙東集團弱小但是能夠同胡惟庸等人抗衡,自是有一番說法的。

可惜楊憲這個人不堪大用,號稱智囊的劉伯溫又死了。

其餘人沒有一個能打的。

朱元璋認為大元的吏治要在大明加以改變。

可惜據他的得到的消息彙總,在大明,不少被他任命的官員,還是延續大元的行事作風。

他們繼承了大元官員的壞風氣,面對政務袖手高坐,全都由胥吏們拿主意。

這些號稱有文化的讀書人,其實同胡人沒有區別。

就比如如今的戶部侍郎,儒業出身做官,掌控全大明的錢糧穀米。

可他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下面的胥吏去做,自己則是在衙門混日子,宛如一具傀儡。

甚至連奏摺都是下面的人給寫的一些假大空的話。

每次朱元璋問他具體的措施或者為什麼要這麼做的時候,李侍郎便是兩眼無神,茫然的說不出來緣故。

朱元璋想要矯正這麼一個壞風氣。

蒙古族入主中原後,漢官不通蒙語,蒙古色目官員不通漢文。

這種語言隔閡,當真是提高了胥吏在元朝統治系統中的地位。

而且與唐宋兩代不同,元朝還大量自胥吏中選官。

元朝官員的主要來源,第一是“根腳”。

即出身。

如忽必烈時代怯薛出身的官員佔到了官員總數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吏進”,也就是由刀筆吏升遷為基層和中層官員。

第三才是“儒士”,也就是科舉考試出身。

按元朝人的說法,如果“吏進”出身的官員佔比是百分之九十五的話,“儒士”出身的官員佔比便只有百分之五。

與之前和之後的朝代相比,元朝確實是胥吏們待遇和出路最好的時代。

在元朝人均文盲的時代,讀書人算個屁啊!

給你他媽的兩鞭子,給老爺收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