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暫停科舉

朱標反倒不如老朱那麼的氣憤。

他只是心中越發覺得王布犁這個小吏是有頭腦的,願不得會得到父皇的重視。

將來等他執政之後,王布犁興許就能做到宰相的位置。

朱標才二十一歲,同樣野心勃勃。

他有信心把從他爹手裡接過來的大明建造的更上一層樓。

“對。”朱元璋也回過味來了:“咱把這制度健全,補上漏洞,可比後世子孫想要改變方便許多。”

“嗯,王布犁這個小吏當真是可以培養的。”

朱元璋見大兒子見獵心喜,還是不忍告訴他真相。

王布犁這個小吏,滑頭極了。

符合朱元璋對於基層油滑小吏的認知。

朱元璋總覺得王布犁是知曉一些大明未來之事的,否則也不會在仙境當中,認真規勸老四如何名正言順繼承帝位。

但是這種試探,朱元璋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他進入兩次仙境,朱元璋才模糊的知曉三件未來之事。

一個是老四登基。

一個是標兒死在了自己前面。

另一個便是雄英不是當皇帝的料,幹出那種事情,老四不想死清君側,也實數正常。

要不是雄英廢物,憑藉老四手中那點人馬,根本不可能兵變成功,當上大明的皇帝。

只有瞭解的信息足夠多,朱元璋才自信有更多的把握改變大明的未來。

加重商稅,官員培養、胥吏容易做大,增補大明律缺乏的地方。

“爹,其實王布犁說的科舉取士確實存在問題。”

朱標對於這幫官員也是失望的。

父皇本想著用科舉求賢才為他所用,結果這幫人都是文章寫的漂亮,並不是那種會實事的人。

處理政務上都他孃的是廢物,反倒是結黨營私個頂個的拿手。

故而朱元璋心中一直都有個暢想,利用察舉制修正一下。

他希望用新的察舉制優先考察人才的德行,將文章放在後面。

但是,察舉這種古老的大漢取士手段,對皇權來說存在著一種天然的弊端。

皇帝只能給與一個模糊的概念,具體怎麼操作,還得看下面推薦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