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來感覺了

就算朝廷不開科舉,也不關他的事情。

“哎,萬一陛下不開科舉,或者是延後幾年,到時候等我考上舉人了,再想要考中進士,難度就更大了。”

大哥王貫眾極為擔心此事,積攢的人多了,競爭就更大了。

倒是王布犁心中一樂,自家大哥晚點進官場可太好了。

空印案之後的三大案,一個比一個牽連的人多,指不定會出什麼問題。

現如今就他一個小吏,被牽連上的風險還小了些。

要是加上大哥,那風險就增大了。

更何況王布犁也曉得自家大哥那本事,也就是被朱元璋diss的那種文章寫的不錯,但政務一竅不通的官員。

現在白女票著朝廷的祿米,在明初也算不得貧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大哥且安心備考舉人,不要為沒來由的事情擔憂,況且官場上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瞧瞧我的頂頭上司吳知縣,就算當朝二品大員來了,枷鎖也沒摘下來呢。”

王布犁把手中的鐵尺放在一旁,對於白蓮教的人他始終都有戒心。

按照目前的技術,他想法子手搓出一把短柄燧發手銃,隨身攜帶也方便。

“也是。”

王貫眾一想到自己今後當官萬一犯了錯,也是這種慘樣,心裡就慼慼然。

平白沒了臉面!

“我這兩日都不敢去國子監了。”

國子監的學生足有三千餘人。

京官一到九品的子弟,全都讓他們去讀書。

可惜承襲職位的將官子弟們驕奢淫逸,不稱職,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命令他們年幼的子弟入學。

王貫眾雖然是個秀才,但得益於自家老爹王神醫的名聲,還有朱元璋的命令,除了官員子弟之外,還有通曉文義的民間才俊進入國子監學習。

大哥王貫眾也算是通曉文義的“民間才俊”了。

朱元璋從中挑選了數人為太子朱標的伴讀。

幸虧王貫眾落選了,但也可以留在國子監學習。

要不怎麼說,就算是一條狗也得託生在京城呢!

“大哥近日在家讀書為好,陪陪嫂子侄子。”

聽到二弟的囑託,王貫眾盯著王布犁:“當真如此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