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58朕都給他發俸祿了,他竟然還天天想放假?

元朝統治下的宋金遺民發現自己並未如朝廷曾許諾的那樣重新聯合起來,而是要在偏見的隔閡下交涉。

這種差異反映在北人與南人之間在政治、文化上的緊張關係。

前者被派遣南下,治理南宋的舊江山。

後者則無緣服務於新政權,還不得不與新來的北人談判,被迫讓出自己的本土利益。

南人指責北人沒教養、沒文化。

而北人則認為南人心胸狹隘、自以為是。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很難達成政治上的調和。

蒙古人採用舉薦而非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在被元廷嚴重排擠的南人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種子。

元朝覆滅後,他們為了扭轉這種不平衡的態勢,便寄希望於大明能夠恢復科舉制度。”

王布犁的這番話讓朱元璋思考了許多,才點頭:

“是這樣的。”

以劉伯溫、宋濂為首的文臣,都是如此建議的。

他們代表的是南人想要在新朝站穩腳跟的心聲。

洪武三年,朱元璋恢復科舉,就是意識到了元朝南人無由晉升之苦。

但他本人更欣賞北人的坦率,因此也不願過多地矯正重北輕南的局面。

南方在文化上具有優勢——教育資源更多,文學更典雅,贊助和繁榮學術的社會關係更發達。

明代首次科舉產生的進士中,有四分之三是南人。

待到了嘉靖之後,江南文風越盛,北人想要中進士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朱元璋對這一結果很不高興,直到前些日子又一度暫停了科舉。

“你有什麼法子沒有?”

“我?”王布犁驚詫的指了指自己:

“郭主事,咱們兩個也就是隨便閒談,還能談出什麼治理國家大事的政策來?”

朱元璋嘴上沒說,但心中認定眼前這個小吏指定是有法子的。

他進入仙境當中的日子比咱早,誰知道他在裡面學到了什麼。

在朱元璋看來,王布犁可是一座深礦!

“你快省省吧。”王布犁又給自己倒了半杯茶:

“咱倆商討這種事,要是被陛下曉得了,你兢兢業業幹活的形象,豈不是前功盡棄?”

“啊?”朱元璋也壓低聲音:“你對陛下這麼害怕?”

“誰不害怕啊?”

朱元璋對王布犁的話表示很滿意。

皇帝的身份就該是用來怕的,而不是用來親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