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86誰搞新和聯勝啊?

“倭寇?”

大明建立的時候,正是日本倭國處於南北朝分裂的混亂年代,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

混戰當中,不少潰兵敗將和逃避征斂以及失去謀生手段的人,多逃到海上,聚集島上,勾結不法商人,到大明沿海進行武裝走私以及燒殺搶掠。

與此同時,割據於沿海的張士誠、方國珍、陳友諒等勢力,在被朱元璋兼併的過程當中,也有一部分殘存勢力逃到海外,勾結倭寇,在沿海地區為患。

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數年都遭到了倭寇的侵襲。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人去日本,結果日本王對於朱元璋的警告不以為意,三年又派人持詔書前去,日本國王才在來年派人奉表稱臣,朝貢馬匹和禮物,送還被劫掠的名仁七十餘人。

但在此期間,倭寇來犯時有發生,日本國王根本無力阻止下面的人。

大明水軍在翁得的率領海船追捕倭寇到琉球大洋,把俘虜押回京師全都砍了。

大明的沿海之地,北起鴨綠江,南與越南接界,全長1.4萬餘里。

許多地方,對倭寇的侵襲根本就防不過來。

洪武三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七年,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

如今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還沒有出來,但沿海地區的百姓不許私自下海的政策是有的。

朱棣在軍事上相比於其他兄弟還是有天分的,他對於倭寇之事關注甚少。

因為北元的殘餘勢力雖然遠遁漠北,但威脅仍在。

因此,防禦北邊是大明國防建設的重中之重,這就牽制了大明的主要兵力、物力和財力,制約海防的建設,沒心思發展海軍。

朱棣略作回憶說道:“我記得曹國公在洪武三年年末開始在浙江設置了七個衛所,把方國珍、張士誠的殘兵餘勇編入沿海衛,共計五萬餘人,修建城寨與烽火臺,用來備倭。

洪武四年年末靖海侯吳禎將蘭秀山無田糧之民十餘萬人,編配到各所為軍,修繕城堡,每個衛所配備五十條船,防備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