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朕招他當駙馬

朱元璋眉頭蹙起。

說實在的,他見到王布犁的長相,也是極為欣賞的。

再加上那高大的身條以及聰慧的腦子。

除了喜歡放假休息之外,人沒什麼太大的缺點。

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而且朱元璋發現不僅僅是王布犁一個人想要放假。

國子監裡的學生也覺得日日讀書過於辛苦!

或者說那些勳貴子弟沒有起到一個好頭,紀律過於散漫。

朝臣當中不用心幹活之人也多了許多。

朱元璋深知這便是元末的一個大缺點!

朝廷不能約束那些本來是它的主要僕人,使得他們遵守紀律和服從朝廷的命令。

朱元璋更加清楚張士誠為什麼失敗?

在張士德死後,他的將軍們除一、二人以外,都變得不那麼有衝勁了。

軍隊中的紀律和元軍一樣也鬆弛了。

而且張士誠的將帥們奉命上戰場時都會裝病,然後要求主上要有財物賞賜,才接受打仗的命令。

不論什麼時候,但凡戰事一不順手,他們就會主動放棄陣地。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因打了敗仗而受到懲處。

老張的政權在開始時很嚴厲和依法辦事,後來從上到下都懈怠下來了。

官府的行政事務由他的幼弟張士信和女婿潘元紹掌管。

他們兩人的不負責任、貪婪和弄虛作假的作風毀掉了軍隊的士氣和政府的法紀。

他們糾集了一些文人,所謂的“藝術家和音樂家”,極為慷慨地庇護他們,但未能贏得更嚴肅一些的士大夫們的尊敬,這些人基本上不願為張士誠的政權服務。

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集團文人都看不上張士誠。

張士誠也沒有真能效命可以幫助他變成皇帝的顧問集團,更沒有由密謀和計劃組成的核心成員來推動他的政府機器正常運轉。

而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認為是張士誠自己沒有了進取心!

他從一個熱情的、活躍的、火氣很衝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四十歲就悠閒自在地尋歡作樂的人。

希望別人替他維持日常政務。

在天下還沒有被完全平定的時候,就一直尋歡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