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92斥責天子,你給我滾(求追讀連更)

一想到這裡,王布犁就越發肯定郭主事是這個檢校的身份。

雖然大家嘴上都說著要忠於陛下,可朝廷當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忠於老朱這種老闆的?

王布犁承認老朱很強,但是在他手底下當官想要善終,很難。

劉伯溫急流勇退的時間很早。

在老家他不交友,不討論政治。

兩個兒子都在田間地頭種地,也不當官。

劉伯溫深知一個道理,自從有人存在這個世間,權力和財富這兩項資源的爭奪是歷來最殘酷,且從來沒有停止過的。

人世間所有的征伐大多是集中在這兩條路上,無論官場還是財富場,成功者從來都是九死一生。

而成功者踩著的多是失敗者的累累白骨,站在高處獨享。

越是位高權重者,越是危險!

劉伯溫的離開,不是因為他本身,而是因為這一切符合邏輯。

朱元璋正在逐漸淡化自己與功臣之間的戰友關係,他要讓森嚴的君臣等級變得越來越清晰。

可劉伯溫就是這樣小心行事,也無濟於事。

他給自己買了塊墓地,準備死後葬在那裡。

結果被人舉報說這塊墓地是有王氣的,然後說劉伯溫有謀反之志!

墓地說有王氣那就是有王氣的,怎樣的解釋權在旁人嘴裡,而不再你這個事主嘴裡。

而且這件事極大可能是朱元璋指使的。

此事被朱元璋評判:劉伯溫按照國法是不可饒恕的。

要不是看你個老小子功勞大,就不是停了你的俸祿,而是剝奪你的爵位,全家都得噶了才行。

王氣只能朱家才能擁有的。

然後朱元璋差檢校去暗中監督劉伯溫。

看他有沒有抱怨之意,私底下有沒有說自己無辜,有沒有說皇帝處置不當之類的話。

結果劉伯溫立馬乖乖來應天府請罪,屁話沒有。

劉伯溫這個人精深知自保之道,也能揣摩出朱元璋的心思,更不敢說話,生怕禍從口出,整個劉家都沒了。

劉伯溫的反應使得朱元璋極為滿意,他留劉伯溫在京師待著。

待到朱元璋再三確認劉伯溫真的快要死了,才准許他回鄉,准許他葬在因謀反之事被怪罪,買的那塊墓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