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11章 111白花花的寶鈔散出去,造孽啊!(

 第111章 111白花花的寶鈔散出去,造孽啊!(求訂閱) 

 王布犁沒接話茬,倒是李景隆接了句: 

 “舅姥姥,元韃子都能發行寶鈔,咱大明發行自然也沒錯啊!” 

 馬皇后對於元末寶鈔也心有餘悸,假鈔橫行,導致百姓買不了什麼東西,自然而然就反了。 

 所欲重八才會堅定的執行誰敢造假鈔,就要誰死的規矩。 

 因為他們從歷史當中得到的教訓就是,元朝假鈔太多,從上到下都造假,導致寶鈔不值錢了,百姓無法買東西。 

 這便是朱元璋定下製造假鈔與偽造皇帝制書是同罪的緣故。 

 而且在大明初立的時候,銅料極為匱乏。 

 制錢恐怕會成為擾民之策。 

 官府要求百姓出銅,民間皆是毀壞器物給官員拿去鑄錢。 

 可民間百姓是真願意毀器物給官府,還是被強逼著,中間有太多的事情可以操作了。 

 而且民間盜鑄私鑄銅錢的現象也十分頻繁,我寧願自己毀壞銅器鑄造也不能給官府奪去。 

 因為我覺得自己鑄造出來的錢更多。 

 百姓與官府之間的信任,在元末就磨的一乾二淨。 

 大明建立之後,也並沒有好轉。 

 更何況大明皇權也不下鄉。 

 許多老工匠在元末活下來,都有手藝傳給兒孫掙口吃的,故而民間私自鑄造銅錢的手藝也用不著擔憂不及格。 

 元朝從上到下都喜歡造假幣,這股子風氣就算元滅明立,也沒有截止。 

 誰不喜歡錢呢? 

 出於商業上的考慮,銅錢作為流通貨幣,材質粗重不便商賈轉易,尤其是對於遠程貿易轉輸極為不方便,無法滿足商品經濟的發展。 

 宋元都在用紙鈔,朱元璋也用。 

 最為重要的一點馬皇后心中也清楚,那便是大明庫府空竭,金銀儲備缺乏,財政窘迫,因此發行寶鈔來緩解金銀不足,又不允許兌換。 

 “你乃縣衙小吏,自是曉得民間流通的銅錢都有哪幾種。” 

 “三種。” 

 王布犁除了花寶鈔,找回銅錢也辨別過。 

 “一種是洪武通寶,一種是開元通寶(唐宋)等古錢,一種是私鑄。” 

 主要是銅錢數量稀少,大明不得不允許古錢進入市場,參與流通。 

 這也導致了不少人去盜墓挖古錢用來生活。 

 馬皇后曉得父子兩個無法從王布犁這裡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但她堅信王布犁是有解決辦法的。 

 所以才會慢慢的把話題引到這個上面來。 

 “我大明銅錢稀少,銅礦也找不到,只能用寶鈔。 

 興許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出現元末的情況,百姓手裡的寶鈔都不值錢了。” 

 馬皇后嘆了口氣:“這種日子我過過,想必你父母也過過那種艱難的日子吧?” 

 王布犁頷首,他大哥的年歲要比朱標還大。 

 當然不是他爹晚婚晚育,屬實是老朱的問題。 

 “皇后娘娘的擔憂是對的,就民間而言,洪武九年的寶鈔要比八年的更受歡迎, 

 相同價值的寶鈔,新鈔在市場上能夠買到更多的東西。” 

 王布犁把自己的見聞說了出來,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生態。 

 誰讓朝廷不回收,舊鈔損失了那就是自己的,那誰也不想砸自己手裡,百姓自然是用腳投票,新鈔比舊鈔更加值錢十分正常。 

 “可是有什麼解決辦法?” 

 “皇后娘娘,我相信朝臣定然會想出解決辦法的。” 

 馬皇后仍舊不死心:“布犁你能破案,腦瓜子轉的比旁人都要快,如何能沒有注意? 

 反正這裡也沒有外人,說錯了也沒有人會怪罪伱的。” 

 “就是。” 

 李景隆給王布犁狂打眼色,你要是把皇后娘娘哄高興了,她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你全家性命。 

 你小子可千萬抓住機會。 

 王布犁見馬皇后如此低聲詢問,倒是也不瞞著: 

 “我曾經在古書上看到,有一個叫倒鈔法的法子。” 

 “什麼叫倒鈔法?” 

 馬皇后神情微動,稍微有些緊張,她的直覺便是王布犁這小子知道答案。 

 “倒鈔法就是官府用舊鈔調換新鈔的法子,宋金都有過這種辦法,官府一貫收取三十文的工本費,五百往下遞減,把舊鈔給百姓換成新鈔。” 

 舊鈔換新鈔要給朝廷繳三十文的工本費,本身便是一種貶值。 

 但是王布犁覺得用這個法子至少可以使得大明的經濟,達到三方面的效果。 

 “倒鈔法有什麼好處呢?” 

 馬皇后並不是那種能被輕易打發的人。 

 她得弄清楚這裡面的緣由,才能更好的進行勸諫。 

 要知道,勸諫這活,也不是胡亂勸諫的。 

 在大明別的皇帝面前,臣子要是死諫,你興許能有邀名的機會。 

 但是在老朱面前死諫,他真的會讓你去死。 

 葉伯巨只是委婉的上書批評了一下老朱的政策,並沒有死諫。 

 如今就已經被餓死在了京師大牢當中。 

 死諫? 

 誰他媽的敢在老朱面前死諫啊! 

 王布犁伸手手指說道:“以我侷限的眼光來看,大抵是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哦?”馬皇后嘴角微微勾起,等著下文。 

 李景隆瞪大眼睛,好傢伙,就你小子他孃的都是鬼主意是吧? 

 還侷限的眼光來看就三個方面,你還跟皇后娘娘這端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