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54章 154王布犁的想法總是過於激進

 第154章154王布犁的想法總是過於激進

 王布犁與朱棣對視一眼,出奇的默契,沒有出聲反駁李景隆。

 朱棣算是從小跟表侄子一塊長大,自是瞭解他幾斤幾兩!

 即使是朱棣,也沒有說上來就當徵北大將軍。

 他有這個夢想,也是乖乖的拿著他的百十來個王府護衛練手,目前還沒有去封地擴招呢。

 目前就只有屢立戰功的藍玉說出這話來才沒有人敢嘲笑。

 其餘小輩子更是沒有這想法。

 王布犁是從歷史的認知當中得知,李景隆根本就不是個將才。

 他只是名將李文忠的兒子。

 得益於朱元璋制定下來的一潭死水的政策。

 我是皇帝,那我的兒子也會成為皇帝。

 你是大將軍,你兒子將來也是大將軍。

 你兒子為什麼不能當大元帥?

 因為大元帥也有他自己的兒子!

 伱的地位,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老朱給規劃好了。

 王侯將相,就是有種!

 李景隆洋洋得意的神色逐漸消失。

 因為他發現兩人都沒有搭他的茬。

 “怎麼,你們兩個臭棋簍子不相信,咱在軍事方面的造詣?”

 朱棣瞥了一眼王布犁,希望他這個一貫損人的嘴能夠暴擊李景隆,讓李景隆醒醒。

 可他發現王布犁同樣看向他,那眼神示意他來辦這事。

 “你孃的,這廝好奸詐。”

 朱棣暗罵了一聲,不過他也不是大明的皇帝,用不上當這個惡人,將來李景隆也不是受他差遣。

 朱棣隨即笑呵呵的道:

 “我還是想要同敢於登陸我大明境內的倭寇殺他個乾乾淨淨。

 這些小規模的倭亂,正好拿來練手,檢驗你的陣法。”

 王布犁也是頷首:“不錯,哪有人上來就當大將軍的?

 縱然是我那老丈人,那也是從大頭兵衝鋒在戰鬥的一線,才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人委婉的話,倒是成功的轉移了李景隆的思維,遂頷首道:

 “對於陛下,我是極為欽佩的。”

 王布犁心說這不是廢話嗎?

 朱棣見揭過這個話題之後,便開口道:

 “我會繼續差人打探倭寇具體的消息,到時候咱們就去伏擊,你這個典史也不好推辭吧?”

 “嗯,對於殺倭人,我是極為贊同的,有機會必然去踏平倭國,有確實消息喊我,順便給我準備一副盔甲。”

 “嗯?”

 朱棣與李景隆兩人都不理解王布犁的話。

 那倭國就是一個窮酸地界,土地狹窄,大明耗費大量軍費去踏平那裡怎麼看都不划算。

 “為什麼?”李景隆率先開口道:

 “倭國那個窮鄉僻壤的地界,你換一個征戰目標,我還挺佩服的你。”

 “是的,蒙古人兩次徵日本,都因為風暴停止了,我們貿然出海也會遭遇如此。”

 朱棣還是挺贊同李景隆對於倭國的判斷的。

 “不過是時機選的不對,蒙古人對於航海可不擅長,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

 否則唐朝時候,日本的遣唐使以及鑑真和尚是怎麼來和去的?”

 王布犁覺得目前的航海技術更加發達,尤其是宋朝對外貿易更為繁盛。

 他們兩個半文盲自然也不會拿出鑑真和尚東渡了六次才成功來反駁,反倒覺得王布犁說的有道理。

 朱棣對於日本的認知是來源於朱元璋,而朱元璋對於日本的認知也不全面。

 他覺得日本是一統的國家,他要把日本變成藩屬國納貢,進而從國家層面控制倭寇的行為。

 朱元璋更是沒有意識到日本的國王是個傀儡,實際上已經是由幕府控制實權,故而對於來朝的日本人,朱元璋只認大覺係為“日本國王”,其餘勢力皆是不認。

 朱元璋即使派人去日本,也不過是宣佈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調查,如此種種他對於日本的認知,大多都是徐達等人攻破元大都後,從元順帝遺留下的資料而來的。

 而大覺系的“日本國王”使者來大明往來以及書信,也不會把日本的真實情況告訴朱元璋。

 他們自是要維護大覺系的利益,有意隱瞞,誇大他們的影響和勢力範圍。

 避免朱元璋得知真相後,會支持另外的勢力。

 故而朱元璋根據這些被隱瞞歪曲的信息,得出了自己對日本的判斷。

 那就是日本有小規模不臣之人,但他相信日本國王能夠處理好,進而統一日本,控制倭亂。

 可惜日本國王一脈根本就無法完成朱元璋想象當中的事情。

 他們反倒還要利用朱元璋對他們的支持和庇護,來維持自己的殘餘勢力。

 而且北朝的幕府是不願意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的,也不願意臣服於大明。

 這些人不在乎大明是不是東亞霸主,也不在乎日本國王是不是正統。

 他們只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斷的掠奪和販賣來獲取財富,過上自己想要的瀟灑生活。

 故而這幫人倒是明初倭亂的主要軍事力量。

 孫子言知己知彼,可老朱對於倭國的信息就不是真實的,做出的判斷自然也就是失真的。

 “可倭國窮的一筆,都來咱大明搶掠了,咱去了那也是搶不回來什麼的。”

 “是啊,窮逼地方,拿來也沒什麼用處,人長的又矮還醜,連擦胭脂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