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62章 162他還很風騷的說請我喝糖水咧

 第162章162他還很風騷的說請我喝糖水咧

 禮部尚書章善見丞相都這麼說,他立即拋出己的觀點:

 “胡相所言不錯,況且他們本就是蠻夷。

 縱然殺了人,但更應該由我大明的文化去感化他們,讓他們心悅誠服才對。

 而不是沒有稟報天子,他就直接抓人了事,於禮不和,不利於大國外交!

 駙馬爺的這種行徑,讓其餘使團怎麼看我大明?

 這不是違背了陛下與番邦諸國和平共處的初衷?”

 章善認為大明辦事,絕對不能粗俗。

 一定要按照禮儀進行,才能宣揚我大明是有文化的正統,而不是同邊陲的野蠻人一樣。

 禮部尚書這話,倒是讓朱標蹙起眉頭了。

 他只是對於王布犁沒有提前通知他這個大舅哥,就自己做主抓人感到不滿。

 但是章善的話,在朱標看來就是為琉球的使臣找理由,他們來大明可以肆意殺人的。

 這是他皺眉的緣由。

 無論是誰,在大明都不能隨意殺人。

 當然了,朱標的弟弟們還沒有大肆前往各地的封國,所以朱標還沒有處理過他那些擬人弟弟們胡作非為的經驗呢。

 朱元璋對於琉球國也是極為看重的。

 這個比彈丸還小的地方有三個國家,都來朝貢。

 而且他們也能向大明通報一些倭寇的消息。

 張士誠,方國珍等不服他的人出海當了海盜,時不時勾結倭寇想要反攻大陸。

 對於這幫人朱元璋沒有放在眼裡,但是對於他們蒼蠅的行為感到厭煩。

 海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很成熟了。

 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琉球、朝鮮的手工業極為落後,對中國的手工業產品需求量較大。

 倘若朱元璋延續宋元時期發展海外貿易、鼓勵百姓出海經商,明代的社會經濟指定不會因為朝廷收不上稅缺錢,士卒們倒是都去皇太極那裡領軍餉。

 但朱元璋當了皇帝,第一個想的就是維護他的統治。

 取消貿易也是為了防止海內外勢力相互勾結,危害到朱元璋對大明的統治。

 畢竟江南地主大族們,都十分懷念大元的統治。

 朱元璋怕江南的人出海後,就會去到處勾結大元的殘餘勢力。

 蒙古人是敢於乘船遠征的。

 大明的朝貢貿易控制了海外貿易,在洪武四年就規定臨海百姓禁止出海。

 這樣對日本進行了經濟封鎖,加強海防,但也把自家海外貿易給切斷了。

 但是海外的一些奢侈品和香料,他又想要,賣給那些有錢人,賺取更多的銀錢,自然就衍生出來了朝貢貿易這種事。

 這種被國家控制的貿易,本來就具有不等價交換,賤買高賣的特點。

 而且朱元璋首要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什麼經濟因素。

 所以大明在給與賞賜物上的虧損,確實比較大。

 朝貢國既可以把海外的奇珍異寶當做奢侈品拿到大明賣高價,又可以把大明的一般低價商品帶回去,當做奢侈品去本國賣高價。

 他們來一次都是賺雙份兩頭吃的。

 但朱元璋也是摳逼的性子,不願意自己總吃虧。

 所以也會採取讓他們一起來朝貢,藉機同時間引入大量海外物品,從中壓低價格,他做中間商,倒一手再賣給商人,以此來攝取更高的利潤。

 但是老朱打天下行,可他實在是不懂什麼經濟學。

 他這手操作,雖然能維持朝貢貿易長久的發生,但並不適應大明的商品經濟發展。

 反倒帶來了許多弊端,使得大明在貿易當中出現了逆差,在財政上造成了不小的虧損。

 大明絲綢流出十分正常,可大明朝廷賺不到多少錢,錢都被朝貢國給賺走了。

 如此貿易逆差使得本就不富裕的銅錢和白銀大量流出國外,大明內部就更缺錢了。

 你大明同這些使臣發生交易的時候,人家可不認什麼大明寶鈔,他們在本國根本就花不出去。

 最為重要的是,朱元璋對於這些人也不收稅,就是為了擴大大明的海外影響,與海外諸國和平共處。

 現在出了這種事,明顯違背了他的本意。

 不過既然胡惟庸都發話說不妥了,朱元璋隨即順著禮部尚書的話道:

 “章善說的在理,確實於禮不和。”

 章善連忙躬身。

 “標兒,你明日會同胡惟庸以及章善一同去縣衙提審。”

 朱元璋吩咐完了,便讓眾人回家休息去了。

 “陛下,那琉球國的使者就該被關進大牢裡?”

 “他殺了人,關一關怎麼了?”

 倒是太子朱標懟了章善一聲。

 禮部尚書章善便不敢多言。

 胡惟庸與章善便直接退了。

 “爹,此事?”

 “不用管,咱倒是要看看王布犁那小子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站起身來活動一二,再繼續批閱奏摺,實則是等著檢校傳來的消息。

 等王布犁帶人回了縣衙之後,叫來田留根:

 “把這些狗東西分別關押,你跟那些犯人打聲招呼,今夜給新來的上點強度,最好別看出來人打的傷勢,也別搞死了。”

 田留根抬頭瞧了王布犁一眼,沒想到他這都清楚。

 “不用我多說什麼了吧?”

 “四爺放心,這點小事,我還是能辦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