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85章 185太子也是三國迷?

 這就讓朱元璋純純是有苦說不出來了。

 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太子朱標還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再不嚴苛一些,北方便會出現冗官現象。

 這如何能行。

 宋濂對於朱標的也也極為認同,國子監的學子大部分都被王布犁給蠱惑要前往北方去了。

 對於這種事,他其實是反對的。

 可目前看,大抵是陛下的主意,否則王布犁搞得這般聲勢浩大,朝廷裡一丁點風聲都沒有傳出來。

 甚至連那些言官都閉嘴,不敢再上書。

 朝臣也不傻,陛下為了迴護王布犁直接杖斃了禮部尚書章善,誰還敢再去觸黴頭啊?

 都快要洪武十年了,朱元璋嚴苛的御下之道,早就讓這幫臣子們清醒,皇帝絕不會被一些彈劾所裹挾的,他要罩著胡惟庸,也要罩著王布犁。

 胡相不是沒有被人彈劾過,可惜被彈劾的人都受到了責罰,胡惟庸沒事。

 駙馬都尉王布犁也是這個情況。

 再加上王布犁還是大明第一個平民駙馬,更足以見識到陛下對他的厚愛。

 宋濂只能跟自己的學生朱標抱怨一二,並不敢與外人說。

 現如今得了朱標的回答,宋濂還是覺得去北方的學子過多,於是摸了下鬍鬚,看向逐漸散去的學子:

 “太子殿下,這個人都是將來的國家棟梁,不經過科舉就被髮往北方任職,今後怕是會壞了科舉的大計,到時候便沒有人想要鑽研孔孟學說了。”

 朱標思考了一會,才頷首道:

 “師傅說的對,但父皇對於前兩屆進士的所作所為十分的氣憤,才準備停了科舉,採用察舉制,現在好不容易勸他開個口子,怕是很難的。

 況且孔孟之道在元朝也並沒有斷絕,如何因不開科舉就斷了傳承呢?”

 宋濂再次閉嘴,他這個弟子也聰慧,雖然尊師重道,可經過朱元璋的教導,絕非常人。

 大家都盼望著讓他登基,其實也是因為朱標仁慈,對於讀書人的態度很好。

 “駙馬說的對,與其讓他們在國子監無所事事,不如給他們找點事情做。”

 宋濂摸著鬍鬚,單手背後,老朱的心思他猜不透,但大抵能明白是要提拔北人。

 否則朝堂裡全都是南人,對於皇權是極為不穩固的,再加上北方又有蒙元餘孽,必須得讓北人為大明效力。

 這跟朱元璋響應他們的勸諫重開科舉一個結果。

 “老師,讓這些學生出去歷練一二,比死讀書是好的。”

 “太子所言極是,是臣小家子氣了。”

 前途命運!

 王布犁便是他們最好的榜樣!

 天子還有很多女兒,若是自己去北方幹出一番事業來,興許也能走上王布犁的老路!

 王布犁若不是娶的天子嫡長女,還沒那麼轟動。

 韓國公的兒子都只能娶庶女,那說明天子說他自己是淮右布衣的事,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是切實這麼認為的。

 所以大家當駙馬的機會很大啊!

 畢竟淮西勳貴集團的人是少數,國子監大部分學子都是普通人家出身。

 好一點的官宦之家也會把孩子送到這裡來,畢竟國子監的師資力量還是蠻拿的出手的。

 當朝駙馬爺可並不是什麼花瓶,是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業的。

 反正那句諺語也廣為流傳,讀書讀的好不如長的好。

 大家沒有生在皇家,那就只能想法子跟皇家搭上關係,迎娶公主也不失為一條上進的路子。

 宋濂本來是打算等自己退休了,再把讀書種子方孝孺搞成關門弟子,好好教導他一番。

 未曾想竟然被王布犁給截胡了非要去什麼北方那個苦寒之地歷練!

 伱就說氣人不氣人?

 “老師要退休了,也可以收幾個北方的學子教導一二!”

 朱標提出來的要求,著實是讓宋濂措手不及。

 “太子殿下,此事容我想一想,畢竟我年歲大了,精力不夠,否則也不會只教導幾個學子,我也想要有教無類。”

 儒家自從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走的就是精英路線,而不是孔子的有教無類。

 想要讀書,可不是誰都能有門路的。

 別說你家裡沒錢,就是有錢都不一定能請到名師教導,除非你還有權!

 如此,大家今後才能更好的抱在一起,擰成共同利益小團體。

 朱標瞥了宋濂一眼便沒再多說什麼,他招呼身邊人去尋王布犁,正好要與他說一說心中的感受。

 未曾想宦官回報說是駙馬爺醒盹之後便離開了國子監,回到縣衙去處理日常公務去了。

 聽到這話,朱標也並不想馬上回皇宮,而是急於同王布犁分享一二他的心得。

 雖然自己這個妹夫有時候說話難聽了些,但畢竟忠言逆耳,且此子看待事情的角度異於常人。

 朱標覺得多跟王布犁接觸,也能長見識。

 誰知道王布犁在仙境當中都學到了什麼雜七雜八的學識,總之他妹夫是個寶藏,值得挖掘。

 太子朱標同國子監的其餘考官告別,由曹國公李文忠陪同。

 大家都是實在親戚,將來也都是他的嫡系,走近點又沒什麼的。

 就算的他爹,也不會因為這種小事怪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