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09章 209道士皇帝

 第209章209道士皇帝

 在整個大明朝,朱元璋對於宦官的防範是最為嚴重的,他雖然下令不許宦官識字,可他身邊的宦官大多都是識字的。

 因為他在當了皇帝之後,就大規模徵召了元朝官員和士人入朝為官,其中就有服務於內廷的宦官。

 其中有“技術”的元朝宦官基本都是太史院、回回司天監,這些人與政治密切相關,還能觀測天文通曉陰陽的技能宦官。

 這些人方便記載皇帝的起居注,及時彙報天象異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康長民等人都是識字的,否則怎麼傳遞聖旨的內容?

 雖然朱元璋說不讓人家識字,又禁止宦官同諸多部門來往。

 可實際上內官監中的內官不但識字,而且達到了懂得公文事例,可以與外庭溝通、具有處理一定政事的能力。

 這批人有著大部分能識文斷字,具有一定文化,直接為皇權政治服務的宦官。

 尤其是當他在做吳王的時候,就開始了培養幼小宦官的動作。

 許多文籍工作,皆是以“通書算”的小內官完成的。

 父子倆上前握緊雙手,一同進入仙境當中。

 可是在仙境當中發現立皇帝之後,朱元璋極為警惕這種行為。

 朱元璋一直都在堅信,他一定能設計出來完美的制度。

 整個太祖時期,他從民間選拔了六次女官充入宮中。

 初選得到了四十四人,經過入宮后皇後進一步考察只有十四人可用,均是被授予官職。

 此番採選共選得四十四人,但只任用了十四人。

 此事又讓朱元璋極為糾結,可謂是想避免這個,又有那個掣肘。

 蘇杭乃文教興盛之地,書香之家輩出,自然多知書識禮的女子。

 女官的品級不低,主要是正六品到正七品之間的官位。

 朱元璋也不愛好那些個什麼民間的娛樂活動,相比於宣德等皇帝把成年耍雜耍之類的人給割嘍進宮給他耍著瞧,老朱還是挺靠譜的!

 因此想要預防做出更多的防範。

 大明有名有姓的女官多出自洪武、永樂兩朝,其餘後代從官方記載而言,未曾見到女官採選,直到嘉隆萬才有有大規模記載。

 在這天中午,朱元璋屏退眾多服侍之人,留下太子朱標。

 他便差人把女官全家從福建通過驛站送到京師,給與官房居住,免了他們全家的賦稅,屬實是老朱難得的厚賞了。

 可謂是矛盾的很。

 這就違反了老朱的規矩,因為宮內的許多宦官,都是自幼閹割的,很少有成人入宮。

 特別是讀奏章這件差事,全都是宦官做的。

 宦官縱然自己沒有後代,可他還有兄弟侄子之類的啊。

 否則一旦待到五十多歲的婦人,再回去怕是什麼也沒有了。

 在洪武年間已經歸鄉但曾經頗受器重的女官,也因為熟悉宮中典故,故而在朱棣登基後因為人員短缺,被召回來任事。

 所以朱元璋在考慮女官的事情。

 餓了只能吃桑葉,渴了喝露水。

 天底下哪有全都能防住的制度啊?

 女官的選取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識字少女,另一種則是識字寡婦!

 朱元璋如此重視內治,主要是想要“嚴內教”。

 他可以因為一時衝動或者一言想法禁止宦官讀書識字,禁止他們與外臣交接,卻又不得不對小內進行書算教育。

 因為這些女官大多都要為皇庭服務幾十年,普遍壽命較長。

 他在洪武五年的時候,就從蘇杭民間選取了通曉書數,願意入宮者,報名者有千餘人。

 還有因為歲數大的女官因為思念子女,當時老朱歲數也不小了,很是感同身受。

 那立皇帝魏忠賢的親眷可謂是雞犬升天,而且他竟然有女兒,一看就不是自幼被閹割的。

 父子兩個站在一旁,瞧著一些十三四歲的宮女被人採取處女經血,而且還不允許她們在有葵水的這幾日吃東西。

 這第一批女官馬皇后建議朱元璋採選時,不僅所選女子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還傾向於選擇年齡較大的婦人,被退回的少女,還是讓她們回家去嫁人相夫教子最好。

 在古代,二十歲以上的女子應多已嫁為人。

 朱元璋對於一些表現突出的女官,不僅在宮中能受到禮遇,而且還會給她的家人帶來恩惠,賞賜父親兄弟來京團聚,皇帝賜宴,授予錦衣衛官職,拿了賞賜的錢幣榮譽歸鄉。

 可一旦要用女人來給他讀奏摺,那不就違反了他制定的後宮不得干政的條例嗎?

 儘管朱元璋說過過五十歲願意還鄉就悉聽尊便,可是他這個朝代遺留下來的女官,到天順退休的都有不少。

 退回的三十人年未及二十。

 對整個後宮管理的重視,要實現他的宮闈井然、閨房雍肅的設想,作為後宮的管理人員,女官擔負著重要的職責。

 朱標也許久未曾再次翱翔了。

 待到後來也選取十三歲往上的姑娘,大概是瞄著二十歲往下這個區間,是作為後宮嬪妃的預備人選的。

 然後等朱棣靖難成功後清宮三日,諸多宮人、女官、內官多被誅殺,唯有得罪了建文帝的人都留下來了。

 若要挑選通曉書數的女子,蘇杭地區當是大明首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