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15章 215考成法

 第215章215考成法

 朱標對於王布犁說的誰要害他,十分詫異。

 這小子怎麼反應這麼快?

 “不錯,你認識到這點就行,有人想要捧殺你,建議父皇給你高官,從而找到更多的破綻來攻擊你,父皇拒絕了,況且京官還要試職一年,一年後才會對你進行考核。”

 不僅僅是吏員要九年才有機會,再京師當官之人,多是三、六年結點進行考核,第九年的時候再決定是罷黜還是提拔,全由皇帝一人。

 只不過因為空印案,有不少人並沒有熬到九年。

 甚至被戴了鐐銬之後,也就別想著什麼好評語了。

 王布犁嗯了一聲,介於老朱之後為了皇權清洗臣子的操作。

 大抵是升官之後接觸的官員更多,越容易被牽連進去。

 現如今成了他的女婿,當個小小的從九品典史,還能少處理一些事務,對於王布犁而言是剛剛好。

 真要拼了命給老朱幹活,那他是萬萬不樂意的。

 “嗯。”

 王布犁絲毫不知道什麼叫臉皮薄,順著杆子往上爬:

 若是他們上奏的好,便有獎賞,說不定太子哥就能找到什麼能夠避免的好法子。”

 一年就想要做出成績來,怕是更加容易同當地勢力狼狽為奸。

 文官的考核是大明的一項獨創。

 就是聽起來“虛了吧唧的”。

 “對了,既然你如此重視基層官員,那我覺得莫不如針對正五品以下的文官進行考核。”

 朱標輕微頷首,只要王布犁不覺得他的官位小就行。

 趁著現在進士都還沒有大規模進入朝廷,尤其是在斷更的階段,多佔據一些位置也好。

 這樣你好我也好,可朝廷就不好了!

 若是給他們時間擺平那些不服從他的本地勢力,再去做事,大抵也能更加容易做出政績來。

 對於太子系的說法,朱標並沒有反駁,他一個當朝儲君培養一二自己的班底,那也實在是正常的。

 “父皇英明,拒絕的真叫個好,沒有落入有心人的算計當中,太子哥回頭替我謝謝父皇。”

 “一年一次,貌似過於頻繁,而且也耗費不少銀錢,莫不如不必如此密集,需要好好考慮一二。”

 雖然他爹他們二人共用一套班底,但那些臣子都是跟著他爹打天下的老臣了,等他上位了,還有幾個可用的?

 “你怎麼就不巴結我?”

 朱標又與王布犁說了一些今日朝廷發生的事,著重描述了許多臣子誇耀你王布犁的話。

 如此才能配合考察的官員,走一個形式,用來哄騙朝廷。

 朱標輕微頷首,當官的孤身一人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當官。

 “你的意思是向各個縣衙徵集?”

 反正生死有命唄,誰知道哪一天就會被清洗嘍。

 聽著朱標的詢問,王布犁瞥了他一眼:

 “我多巴結你啊,屢次都給你提出建言,還要我怎樣?”

 聽著這些話,王布犁呵呵的笑著,覺得這些讀書人還是會夸人的。

 王布犁也沒再接茬,自己這也算是給各地吏員一個機會。

 “朝裡臣子還有人身上不乾淨吶。”朱標端起茶杯吹了一下:“想要讓你走遠點。”

 朱標想清楚了之後,才頷首道:

 “你這個問計於群吏的法子倒是不錯,正好也給他們一個上升的空間。”

 “昨天夜裡說了很多條,都不甚得我心,故而想要問你這個能提出問題的,有沒有解決辦法。”

 朱標翻閱著王布犁的工作日誌,突然開口道:

 朱標也不好過多追問,不過以天子的命令去做調查,確實是會讓人誤以為很快就要實行下去。

 至於京察還得是朱棣靖難成功後,開始進行的,直到正統元年才把京察設置為固定的規則。

 “對啊,太子哥可親自下令選定周遭幾個府的縣衙,讓他們根據制定的政策提出建言。

 “行行行。”

 所以今天一早,不少臣子都藉著王布犁提前疏通溝渠,避免江寧縣百姓遭受暴雨損失的事,推他往上走。

 但是要以太子的名義去做調查,等待政策頒佈之後,說不定要什麼時候了呢!

 如此一來,倒是也不會奪取他們現在的利益。

 沒被清洗就賺到了。

 “那些人可太壞了,一個個的都想把我從京師踢走,怕不是背後也怕我查出什麼案子來吧?”

 從洪武六年開始就命令御史臺等人去外察,一年搞一次。

 王布犁也端起茶杯笑了笑,老朱妄圖想要制定一個萬世之法,怎麼可能呢!

 “說的在理。”朱標飲了一口之後才慢悠悠的道:

 “昨天你一頓說來說去,那麼多問題,你就沒有法子可以避免嗎?”

 “我的意思是,往基層問一問,那些吏員以及書吏才是執行的第一人,朝中哪個官員會親自去做那種事?

 若真能提出好的建議,你出面獎賞或者提拔他一二,也算是培養太子繫了,誰都願意巴結你這個未來儲君的。”

 “太子哥,這種事伱何不問計於群臣吶?”

 “這是沒辦法的事,朝廷的律法雖然嚴苛,但並沒有條條框框全都囊括所有事,而且諸如大明律也是要時不時的更新修改一二。”

 朱標也是頷首,按照目前王布犁在六部官吏當中的形象,是他去一次就準有人倒黴。

 “妹夫,你說我要是按照你這個模板讓底下的官員也這麼做,行不行?”

 王布犁便立即想起來不善謀身的首輔張居正來,給手底下的人搞考成法,因為地方官都不約而同的對上隱瞞民情,不據實上報朝廷。

 久而久之錢財都不流入國庫,流入了貪官汙吏的手中,百姓的罵聲還得朝廷來背。

 “妙計。”

 王布犁立即吹捧了一句。

 “你幫忙想想,怎麼完善一二,我覺得這個法子一旦出來,必定會比父皇制定的考核法子強上許多。”

 朱標突然就來了興趣,因為他爹的法子實在是過於寬泛。

 四品官往上都是臣子自述,然後交給天子自由查詢,主要注重品行,對於行政方面薄弱許多。

 王布犁裝模做樣的思考了一會:

 “考滿與考察法雖然也好,但是地方官員再執行上是有難度的。

 在京師,有陛下親自盯著尚且還好,但是到了京外官場上敷衍塞責,不負責任,導致了綱紀不肅,法度不行,怕是也有不少。”

 “嗯,確實如此。”

 朱標深切的感受到其實地盤越大,皇帝越忙,各個地方都要上書稟明。

 光靠皇帝一個人實在是忙不過來。

 朱標雖然認為他自己目前是給他爹分擔壓力,可將來自己也得早早拉著兒子處理政務,要不然光靠他自己,遲早會累的跟諸葛亮一樣英年早逝。

 “太子哥,我有一個主意,六部以及布政使的長官把各部的屬官應該辦理的公務,規定一個完成的期限,並將辦理的公務進行登記造冊。

 二起要製成一式三份的公文簿,一份留在布政司作為底本,一分送到六科。

 由六科作為備案,另外一份則交由中書省,以備查考。

 六部和布政司的長官,必須逐月對所屬官員應當承辦的事情進行檢查,所有的公務一律按照輕重緩急,路程的遠近,嚴格在立定的期限內責令完成,然後再逐一對其進行註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