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21章 221治療高原瘴氣之法

 頭上沒有人限制你的緣故,至少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我說話還算的。

 吳王朱橚看著郎中醫院建設,整個人有些興奮。

 可就他興奮的時候,被父皇突然叫回宮去。

 原來一直在西北練兵的沐英發揮緊急軍情,吐蕃殘部搶劫前來進貢的烏思藏使者。

 烏思指前藏,藏指後藏。

 這裡原來被元朝所佔據,待到元滅後降明。

 朱元璋對於這裡的控制也是採取前朝模式,把這裡設衛,洪武七年升為都指揮使司,加強同此地的經濟往來。

 此地共有一個元帥府,三個萬戶所,去年又新設立了一個千戶所,加強明朝對此地的控制。

 沐英請求攻打吐蕃等地的反抗勢力,讓他們瞧瞧大明兵馬的刀鋒,確保大明對雪區的控制。

 朱元璋自然是答應此事的,但是他知道吐蕃自古以來不好被攻破,還是中原士卒進入那些地區,就容易死人,傳為瘴氣。

 這也是吐蕃一旦外出失敗就縮回去,中原王朝不會深入追擊的緣故。

 至今都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就算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大唐,數名將領前後重創吐蕃,也沒有攻進去,反倒是吐蕃主動伏低做小,請求議和之事,然後才在大昭寺前立了一塊石碑。

 朱元璋此番叫吳王朱橚前來,就是想要詢問一二。

 最近前來京師投奔他的那些郎中有多少,然後去問策,他們知不知道什麼能抑制住瘴氣的秘方。

 朱橚聽到父皇這個要求,連忙表示他這就回去召集所有人去太醫院,把這件事佈置下去。

 待到朱橚走了後,朱標才開口道:“爹,此事應該去問一問王布犁。”

 朱元璋卻是擺擺手,此事他們父子兩個還是通過王布犁與藍玉二人之間的談話得知的呢。

 現如今主動去問,怕是有些冒失,依照王布犁的性子,萬一他不說呢?

 先讓老五把消息放出去,待到都問過之後,自然會想起該去問誰。

 吐蕃的殘餘勢力截殺烏斯藏使者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算是想要打仗,那也不是冬天就能打的。

 朱元璋還得調撥糧食先過去儲存,來年開春之後再派兵支援沐英。

 而且主帥也不能是沐英,他還得好好挑選一二。

 更何況我大明士卒還是十分珍貴的,朱元璋也不願意把士卒都埋葬在瘴氣當中。

 這也是他自從洪武五年進軍大漠沒有取得大勝後,心態發生了轉變。

 一旦沒有了兵馬,大明各地就該鬧事了。

 如今大明士卒的日子過的並不是很拮据。

 因為大明剛剛立國不久,朱元璋也時不時的下發賞賜,讓他們用命去拼。

 特別是當搞出大明寶鈔後,對於北方駐守的士卒都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賞賜。

 這個時候的寶鈔,那價值可是十成十的足。

 士卒日常生活概由官府就屯糧支給,按月發米,稱為月糧。

 馬軍月支米二石,步軍總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步軍一石。

 (守城的照數支給,屯田的支半)

 <div class="contentadv">

 這些人的收入要比縣衙典吏,以及對秀才的補貼要高。

 恩軍家四口以上一石,三口以下六鬥,無家口的四鬥。

 衣服歲給冬衣、棉布、棉花,夏衣、夏布,出征時依例給胖襖、鞋褲。

 朱元璋對於軍隊的控制是極為嚴苛的。

 他沒少讀史書。

 從可取而代之也!

 到曹操、司馬懿、劉裕,誰不願意走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至於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更用不著說了。

 這皇帝的位子誰不想坐?

 故而朱元璋除了在各個軍隊佈置自己的義子,派遣特務人員暗中偵緝之外,他在洪武五年還特定指定了軍律。

 禁止軍官軍人於私下或明裡接受公侯所與信寶、金銀、緞匹、衣服、糧米、錢物,及非出徵時不得於公侯之家門首侍立。

 其公侯非奉特旨,不得私自呼喚軍人役使。

 違者公侯三犯準免死一次,軍官軍人三犯發海南充軍。

 可是這樣做朱元璋還不放心,名義上以公侯伯功臣有大功,賜卒一百一十二人做衛隊,設百戶一人統率,頒有鐵冊。

 說明“俟其壽考,子孫得襲,則兵皆入衛”,稱為奴軍,亦稱鐵冊軍。

 事實上是防功臣有二心,特設鐵冊軍來監視的。

 功臣行動,隨時隨地都有報告。

 證人是現成的,跟著是一連串的告密案和大規模的功臣屠殺。

 就是被王布犁請在家裡的兩個百戰老兵,那也都是這種人。

 連朱元璋的親外甥都不能避免,更何況其他人咧。

 為了避免有人造反,軍權被朱元璋分作兩部分。

 統軍權歸五軍都督府(現為大都督府),軍令權則屬於兵部。

 武人帶兵作戰,文人發令決策。

 在平時衛所軍各在屯地操練屯田,戰時動員令一下,各地衛軍集合成軍,臨時指派都督府官充任將軍總兵官,統帶出徵。

 戰事結束,立刻復員,衛軍各回原衛,將軍交回將印,也回原任。

 將不專軍,軍無私將,上下階級分明,紀律劃一。

 唐宋以來的悍將跋扈、驕兵叛變,非得要賞錢才打仗什麼,不給就砍了你換一個主帥之類的弊端,在這制度下完全根絕了。

 朱元璋本人也是個會打仗的。

 所以在作戰時,雖然他派大將軍統率大軍,但指導戰爭進行的,還是朱元璋自己。

 他用情報、用軍事經驗來決定前方的攻戰,甚至指揮到極瑣細的軍務。

 即使最親信的將領,像徐達、李文忠,也是如此。

 大體上指導的原則是不能更動的,統帥所有的只是極細微的修正權。

 類似機關槍左移三米之類的,徐達等人還是有決斷權,不用給老朱彙報。

 在殺俘這件事上,朱元璋有時候會親自寫信指責徐達等人殺的不夠狠。

 就算是俘虜了王保保,也得全都宰了,留什麼頭目啊?

 特別是攻打張士誠的時候,老朱十分生氣手底下的士卒殺了張軍士卒,搶了他們的妻女當俘虜這件事。

 他指責這些俘虜是白賠糧食,還費人看守。

 尤其是擄走人家的妻女,殺了這些男子俘虜,敵人知道後會頑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