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27章 227爹,他會帝王心術啊

 比如君主喜歡大魚大肉,卻要求臣子吃青菜湯要節儉,那可就太操蛋了。

 當然了作為明初的糧長,權力還是蠻大的。

 “臣明白。”毛驤連連應聲。

 哪像儒家那麼雙標啊?

 總會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甚至連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實行下去,平均數仍舊沒有達到洪武朝的數據。

 臣權也想要限制皇權。

 但是你要懂得粉飾,懂得給蓋上一層遮羞布。

 如此一來,大家才能成為體面人!

 當體面人,是許多人一輩子的追求。

 要麼就是妄報災荒,騙取朝廷賑災的糧食,事發後,蘇州府可沒少死人吶。”

 就這還是朱元璋下令不得輕易增加賦稅,甚至還時不時的因為災禍要減免賦稅。

 因為王布犁對於儒家的鄙視,朱標是能夠感受出來的。

 朱元璋沒有直接回答兒子的話,只是給他解釋:

 如此繁重的工作,經收與解運的事情,全都是糧長組織上稅的百姓,代替官府完成的。

 他見吳衛疑惑,又繼續解釋:

 吳衛也捏著鬍子:

 故而朱元璋將宋元以來一直隸屬同一行政區劃內的蘇松嘉湖拆開,分屬直隸、浙江二省區。

 這都是大明皇帝防範,某些野心家借江南財賦叛亂割據的政治手段。

 一方面蘇松嘉湖與江西袁州、瑞州、南昌等府都成為有明一代首屈一指的“重賦”之地。

 另外大明各地幾乎沒什麼戰事發生,社會安定,百姓自然可以全心侍弄田地。”

 “無論是大明還是大元,百姓都不樂意把自己的糧食交出去。”

 敲脂吸髓的事,做是可以做的。

 剩下的就是輸送到其餘地方,輸送到京師,叫京運,另一波輸送到地方州府縣或者軍衛所作為官軍俸祿的叫對撥。

 正米加五成收受,又勒令糧戶以房屋、牲口、衣服、農具、水車、鍋灶等折納稅糧。

 朱元璋坐不住了,他站起身來,直接拂袖而去。

 朱元璋也是繼承了這麼一個白女票的制度,都是不給錢的。

 六一.二二三.一三九.二一六

 “布犁啊,你就不該跟他說那些話,此人知曉許多戶部之事,怕是不甘心於想要在刑部坐冷板凳,估摸是想要走你的關係,去戶部吶。”

 或者一些無籍之徒,僅僅是勾結知縣,而得到充任,待到當上糧長後,又與知縣勾連,把糧區劃分的犬牙交錯,以便隱沒戶數。

 按照老朱的規定,本色歸倉,折色上庫。

 但天子依舊是要把女兒嫁給王布犁,這便讓蔣環這個知道內情的十分的不解。

 他們難道還不懂的感恩嗎?

 在大明以前,主持鄉村的各級,多是被稱為鄉官,兩漢承襲秦制,朝廷是給錢的。

 待到回了皇宮,朱元璋見兒子處理奏章越發熟練,心中怒氣稍微減弱了些。

 要麼就是靠著知縣的勢力,去家裡毆打普通百姓,叫他們強行包納本戶的夏秋二稅。

 那誰有錢誰就要給朝廷做貢獻。

 皇帝怎麼回事?

 尤其是法家並不會給平民什麼上升的渠道,他總是保持貴族就是貴族,平民就是平民,大抵是血統論的簇擁。

 “這麼說糧長不可信?”

 對於朱元璋的這番一正言辭的回答,連知縣吳衛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伱派人去受災地區暗中查探百姓受災情況,務必都要查個清楚,若是有人謊報災情,不用朕交代你。”

 吳衛衝著皇宮的方向拱拱手:

 “法家有一個思想,那就是百姓根本就分不清楚善惡,所謂的善惡只是一些人的工具,他也認為百姓是分不清楚好壞的,好與壞都該由他來決定。”

 理論上將蘇松嘉湖和江西袁、瑞、南昌等地士人通過政治途徑改變其賦役負擔的出路堵死。

 但是前代的皇權並沒有得到完全的集中。

 “他們那麼富有,拿出一丁點糧食無傷大雅。”

 “難不成你在元朝時候,也願意把自己家的糧食都給交出去嗎?”

 “至於方才與他的辯論,其實我也是詭辯罷了。”

 朱元璋雖然想著回去之後叫檢校再去暗查一番,但他不承認自己設立的糧長制度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