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38章 238帝國內部讀本

 第238章 238帝國內部讀本

 朱元璋對於祖訓錄是極為重視的,整整編制了四年。

 今年他又根據在仙境當中的見聞,又更改了一些條例。

 在老朱沒有看到這些之前,他修改這個玩意的次數都小六十次了。

 尤其是對於後世子孫警告一個字都不能改。

 但他所寫的內容屢經改易,表明朱元璋對明代政治體制的構想一直處於變動之中。

 他拍腦袋的次數有點多,故而寫的祖訓也不能一成不變,總得跟得上他的執政理念。

 方才他看了這本薄薄的合訂本,當真是覺得萬分痛苦。

 這件事沒有按照他所思所想進行,完全成為文臣限制子孫的手段,那是老朱絕不能接受的。

 他思來想去,開口問到:“標兒,你去把王布犁叫進宮來,在與他商議婚禮的細節,然後問一問這祖訓的想法,順便還有如何對待藩王的問題。”

 “爹,你確定他能知道?”

 思考到這裡,王布犁就明白了雙方之間是一場利益交換,看看最終話題都拐向哪裡。

 大抵是由朱標來複述,從而做出施恩於太子的表象。

 這是朱元璋不能允許的。

 不當牛做馬,對得起你來世上走一遭嗎?

 誰他媽的沒事會主動啃舊案子啊,什麼線索都沒有,根本就不是尋常人能破的。

 朱元璋在那裡批閱奏章,朱標則是跟他討論成親的一些細節,包括跪拜雙方父母等等,並沒有說讓王布犁的爹孃都站在一旁等著他們跪拜。

 無論身份尊貴或者低賤,他都能平靜的同人交談。

 畢竟你接連出了好幾個主意,都讓咱茅塞大開。

 朱元璋是看不得有人悠閒的。

 不用想,這些事都是老朱吩咐的。

 王布犁在縣衙當中睡醒後,覺得有些累心,混日子混久了,也覺得無聊。

 王布犁聽著這些讓步,快速瞥了還在處理朝政的朱元璋一眼,又收回目光。

 一旦出現權臣,大明天下豈不是會被權臣所掌握!

 只不過婚事這些細節,不都應該由禮部來辦的嗎?

 否則養他們做什麼吃的?

 對於朱元璋,王布犁總是帶著十分的戒備。

 朱標給王布犁好一通誇。

 聽到這裡,王布犁也在思索當中,老朱竟然會想到後世子孫會被他的祖訓給限制住,當真是不多見啊。

 待到進了宮之後,宦官便引領著王布犁直接奔著朱元璋辦公的地點走。

 等到了宮殿內,行禮之後,王布犁被賜座,坐在朱標一旁。

 朱標對於他爹的話裝作沒聽見。

 “此子七竅玲瓏心,比尋常人思考的方式不一樣,他更像是一個局外人。”

 但誰讓他現在還不是皇帝呢。

 所以有時候朱標是不理解他爹的一些行為的。

 朱元璋站起來,走了兩步:

 “對,處事風格像是局外人,明明有手段,卻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樣,咱是看不上他這個憊懶性子的!”

 就在思所當中,有宦官一路小跑進了縣衙,當即跪在地上.

 說是太子要同駙馬商量婚事細節,請駙馬立即出發隨他進宮一趟。

 遇到事情還有腦子給你出主意,幫你解決問題。

 他雖然知道這爺倆日常一同辦公,也方便朱元璋教導他兒子。

 待到後面,朱標瞥了他爹一眼,才小聲的吐槽他爹撰寫的祖訓這件事。

 王布犁雖然疑惑,但嘴上應了一聲,打了個招呼.

 叫鍾牛他們出去巡街,自己跟著宦官前往皇宮,待到自己從宮內出來的時候,再護送自己回家。

 那王布犁懂事的話,就該接著朱元璋給他的臉面,最好能幫忙解決一些事情。

 朱標就沒打算完全聽,而且一旦他突然死去,幼帝上位,臣子會拿著祖訓來限制子孫的權力,這如何能行?

 所以朱標才想問王布犁有沒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法子。

 朱標只能表示自己知道了,就差人把王布犁給叫進宮來。

 主要是手銃這玩意,王布犁也不敢輕易拿出來把玩。

 最為重要的是,王布犁才懶得給老朱主動幹活,有那時間不如去城外“打惡狼”,練習練習箭術。

 “好。”

 等成親之後,搬進公主府後,還得尋個好地方藏自己的手銃。

 畢竟如今江寧縣治安良好,該破的案子也破不了,沒有新案子發生,足以讓王布犁好好歇一歇。

 對於這種多面手人才,還能有什麼過多的苛求?

 王布犁眉頭微挑,祖訓怎麼了?

 聽著朱標的意思,那就是老朱突然發現他所寫的祖訓是一把雙刃劍。

 沒必要用鞭子把所有人都給抽的旋轉個不停歇。

 反正他感覺出來了,王布犁的性子也就是那種隨遇而安的,吃吃喝喝,交交朋友,玩玩女人。

 這說明老朱還是有想法的,只不過因為歷史侷限性,他想改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王布犁稍微改了些對朱元璋只認為全天下自己,才是最能答出正確答案的那個人的刻板印象。

 只是他再思考這件事,要不要這麼快就給出答案。

 免得他們形成路徑依賴,到時候老朱制定什麼政策,都要自己摻和一腳,那可就太危險了。

 諸如這種祖訓是“家事”,王布犁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摻和一下的,努力融入“家人”這個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