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44章 244真沒想招商引資

 第244章 244真沒想招商引資

 丞相胡惟庸手裡捧著戶部送來這些年有關江南的賦稅冊子。

 田賦是出了名的重。

 現在陛下連商稅都要加重,看樣子那些人又惹陛下不開心了。

 這是因為自從唐代以來,江南地區的經濟就成了“核心”地位,而且這些地方肥沃,加之商業氛圍濃厚,就能養活更多的人生活下去。

 江南有太湖,長江以及眾多河流相互貫通,大運河穿境南北,陸路又有驛道和大小通道連接,境內水陸交通十分的暢達。

 “胡相,太湖流域得天時地利之佑,資源豐富。

 百姓在這塊土地上長期勞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上可分為四大產區。”

 陳寧是在江南地區當過官的,故而對此地也是十分的瞭解。

 胡惟庸是相信陳寧的執政能力的,他索性就放下手中的書冊:

 “你且與本相詳細說一說哪四大產區。”

 不如絲織業已進入織機等機械化手工勞動,並具技術分工的作坊或工場生產;

 三為稻作業,這是傳統農業,但已從精耕細作,提高畝產的耕作制度上提高到綜合利用,就地利用土地、水面發展副業:

 如種菱、種茭白、養魚、種席草、種生姜,利用水稻生長期長的空隙發展副業;

 四為山林竹木茶油業,在山區或丘陵地帶,利用山地種植竹、木、茶、油料、水果等。

 那些衙役以前都不好娶妻,此事一出,便有不少媒婆主動上門,要給介紹好姑娘之類的。

 陳寧雙手搭在一起,穩穩的道:

 這些事,胡惟庸全都聽說了。

 他們把江南的絲、絲織品、棉布、茶葉販賣到全國,又把長江的米糧、染料,齊魯豫的棉花運回來。

 畢竟天子好好的開青樓邀請那些富商來玩,可一些勳貴也跟著開,把陛下開的場子生意全都搶走了。

 但棉織業大部分仍停留在家紡戶織的家庭階段,只有染踹的加工部分頗具規模。

 “一為沿太湖的嘉、湖、蘇諸府縣發展蠶桑業,桑地魚塘、漁牧(湖羊)並舉。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夜秦淮這塊招牌,他們還想挖人,要不是查出來逍遙丸以及冰激凌都是產自王布犁家裡,他們早就都搶走了。

 此番科普聽得胡惟庸連連點頭:“如此說來蘇湖熟,天下足,真不是旁人吹噓出來的,而是事實。”

 只不過江寧縣衙役頂替牙人,協助商人賣貨收稅,並且王布犁給他們發錢的事情,到底是沒瞞住。

 否則當時他也不會為了讓百姓如數交糧供應朱元璋打仗,自背“陳烙鐵”的汙名。

 洞庭商人從北宋就開始抱團,現如今他們早就成了蘇商的主體。

 江南地區幾乎都是靠著浙東集團使勁的,只不過有些家族老大支持浙東,其餘兄弟會勾搭上淮西集團的勳貴,如此也算是保住自己的一種辦法。

 你孃的,咱的手下怎麼都是這種鼠目寸光之人,胡惟庸暗暗咒罵了一聲。

 那麼多人,總會有嘴鬆的說出去。

 固定商業經營的坐賈,在街邊的是要交攤位費,大店則是要交門板費,目標很明確啊。”

 或者說王布犁根本就沒想瞞著,這種事也是瞞不住的。

 對於叫王布犁坐在太子殿下旁邊說話,胡惟庸也不認為這些都是王布犁做的。

 看樣子天子又想要制定一項政策,但胡惟庸思來想去,還沒有想出來背後的用意是什麼。

 這種小便宜都要來佔,真他媽的是一群豬隊友。

 陳寧也絲毫沒有為江南地主們講情分的意思,他們全都是淮西集團。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胡惟庸全都是從農本位出發來調整農商關係,並不是從發展商品經濟出發來認知商業。

 現在的商人還是掙錢之後尋機購買土地,待到弘治年間後,江南大商也不購置土地了,把財富轉移到商業商。

 朱元璋這麼多年的休養生息,再加上江南一些地區早就是他的地盤了,人口早就漲上來了。

 胡惟庸微微挑眉,這幫人從事棉布、糧食的長途運輸,遍佈全國,他們連雲南都能進得去,一個往返就能賺到許多錢。

 陳寧當然知道這是事實。

 塗節小聲提了一嘴,這就是針對江南那批洞庭商幫制定的調稅。

 畢竟王布犁下令抓捕牙人的時候,倒是有不少人來求他,但全都被胡惟庸給拒絕了。

 根本一條就是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綜合商品流通,特別是種植高價值作物和離鄉出走以售技藝、經商謀生。”

 除了田賦極重之外,待到一條鞭法實行。

 王布犁膽敢這麼光明正大的搞,背後沒有天子的授意,胡惟庸都覺得不可能。

 “胡相,這江南地區雖然富庶,按照陛下的意思劃檔徵收商稅,這件事您還得拿主意。”

 “按照陛下的意思,在鄉下四處販賣的小商販不用交稅。

 所以儘管江南六府賦稅重,仍不致窮困得無法生存。

 這幫人當真是貪婪,不懂進退。

 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絲織業,這是本區最具生命力的產業,也是江南最富庶地區;

 光是調節稅收的話,早就該調了,怎麼會等到現在這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