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64章 264他要開航海?

 朱標很是激動。

 呂本也很激動。

 先前他不理解王布犁的思路,那是因為有外人在,駙馬不能說的過於明白。

 現在都解釋清楚了,呂本就完全理解到這根本就不是資敵的主意。

 而是重創北元的一條“毒計”!

 不。

 是太子殿下所言的妙計!

 呂本此時看著王布犁滿眼的滿意之色,駙馬有大才,願不得陛下如此厚重於他。

 說到底自己能當上這個禮部尚書的職位,還得是先前駙馬同上一任尚書出現了矛盾,自己才有機會。

 光是這個主意,都沒有人能想到還有這樣的深意。

 如此一來,蒙古人豈能不會上當?

 王布犁瞥了朱標一眼,瞧瞧你爹。

 雖然不咋懂這個流程是如何搞的,但至少聽完能夠沉得住氣。

 不愧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就是胸有城府啊。

 當然了,目前朱標要是變成朱元璋二號,怕是滿朝文武的風向就會改變,沒有人盼望著儲君能夠快速繼位。

 畢竟他跟他爹一個樣,大家的處境也不會變。

 王布犁是誤會朱元璋了。

 其實老朱已經被王布犁的法子給搞得驚詫的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他的腦子還在消化著王布犁這一條毒計。

 蒙古人的哈達以及衣服都是用上好的絲綢。

 就依照他們目前的財力,將來能夠有多少家底夠他們消耗的?

 到時候蒙古貴族欺壓境內牧民過於厲害,定然還會爆發像黃河起義那樣的內亂。

 他們活不下去之後,就會投奔大明來!

 許多底層蒙古人是加入起義軍反抗大元的,這是老朱親身經歷過的。

 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是蒙古人就想著要為大元效死。

 說白了,享福的永遠都是上層的少數人,大部分蒙古人過的日子也就那個逼樣。

 對於蒙古貴族的秉性,朱元璋有著深刻的認知。

 太子朱標的叫嚷聲,王布犁只是微微拱手,並不作答。

 “咱的好女婿啊。”朱元璋同樣站起身來,臉上帶著笑:

 “你說的確實好,但是咱還有個問題,為什麼要走私蒙古人絲綢不行,還要帶點茶葉呢?”

 “陛下,主要是跟蒙古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他們長期食肉,吃不到菜。

 人長久不吃菜,屎都不容易拉出來。

 到時候疾病就會纏上他們,全都變成短命鬼。

 依照我的判斷,北元偽帝胸悶淤積,再加上長久的得不到上好的食鹽和茶葉,此人必定不會長壽。

 所以茶葉這種玩意,對於蒙古人而言,大部分時間比糧食還要更加重要。

 故而臣才有把握用這些東西,進一步弱化北元的實力。”

 王布犁的話引起了朱元璋的回憶,以前只吃點乾糧確實容易拉不出屎來,還得用小棍子捅一捅,扣一扣。

 原來咱當年拉不出屎來,是沒吃菜這個原因吶!

 那個時候能有口吃食果腹就是天大的恩賜了,還想搞點配菜吃,簡直是痴心妄想。

 多少人賣溝子都不一定能得到糧食。

 “竟是這樣。”

 呂本極為驚詫,王布犁這個郎中醫學世家是有點傳承在的。

 完全涉及到他知識的盲區了。

 “對的,而且天天吃肉不吃菜,你說話噴出起來的氣息會越發的臭。”王布犁瞥了呂本一眼:

 “呂尚書也在元朝待過,那些肚子奇()

 大的蒙古人,口氣是不怎麼清新吧?”

 “對對對,很臭的,老夫都得屏息才行。”

 呂本越發信服王布犁有關醫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了。

 朱標連連頷首,王布犁對養生這方面果然是有研究的。

 懂的就是多。

 朱元璋也不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連連點頭:

 “既然是這方面的原因,那咱就懂了。

 布犁,所以那愛猷識理答臘當真不是長壽的命數?”

 “他本在北平生活,早年間又荒yin無度,迷戀密宗男女雙修,身體早就吃不消了,又父子內訌,更是氣鬱於胸中不得發洩。

 儘管他跑回蒙古後又勵精圖治,但唯一的能臣王保保去世,大勢已去。

 大明在邊境又一直消耗北元的實力,讓他看不到收復中原的希望,心情愈發煩悶,如何能活的長?”

 王保保之所以能夠被封為河南王成為北征朱元璋等勢力的主力,還是因為順皇帝朱元璋給的尊號不信任太子。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為了奪取帝位,想要讓他爹搞禪讓,費盡心思清除老皇帝的勢力,搞得元朝內部鬥爭越發激烈,連丞相辭職反鄉都不答應,必須得弄死他太子才放心。

 結果王保保掌管大元天下兵馬後又按兵不動,被元順帝懷疑有二心,又叫

太子領兵去打王保保。

 這個時候元朝內部軍閥都是各自觀望,想著在合適的機會怎麼勤王或者救主,爭取更多利益。

 就在大元內亂之際,老朱突然就稱帝建立大明,開始北伐,元順帝畏懼明軍,帶人從大都直接溜溜球了。

 什麼算計在絕對實力面試都煙消雲散。

 但是禍不單行,元順帝在上都因為痢疾噶唄死了!

 如今名字那麼長的太子當了皇帝,改號宣光,還是取自杜甫的詩句,意圖收復大元失去的國土。

 目前而言是妄想。

 朱元璋對於高麗國王被殺這件事除了弒君不爽,更多的是第一代投靠大明的高麗王殺了元朝奇皇后全族。

 奇皇后是高麗人,據說雙修的時候很得元順帝喜歡。

 元順帝宣佈廢除高麗王,結果高麗不接旨。

 元朝為了給皇后族人報仇派萬餘人入侵,結果被高麗悍將崔源擊潰,就剩十七個騎兵逃回大都。

 以鬥爭求和平,元朝態度立馬就轉變了,主動送還高麗女幹緩和關係,恢復雙方邦交!

 高麗王作為一名堅決的脫元派,朱元璋還是挺在意他的。

 現在他一死,高麗內親元派掌權,形式對於大明是不利的。

 現在王布犁的一條毒計,讓朱元璋認為很是穩妥。

 此法不僅僅是能削弱北元的實力,還能讓高麗親元派充當大明的幫手。

 如此一來,何愁北元不能覆滅?

 也就用不著子孫後代一直都要防備蒙古人叩邊不斷的前來襲擾。

 朱元璋是起了心思要覆滅北元,但一直抓不住合適的機會。

 王保保死了,但北元內部並沒有因為爭權奪利廝殺起來,這就讓朱元璋的判斷失誤了。

 所以對於吐蕃殘部鬧事要給予他們雷霆一擊。

 間接的告訴蒙古人他目前的注意力在西北,沒在他們身上,以此來麻痺他們!

 畢竟外面的地圖實在是難搞,不是所有人都有霍去病那種不迷路的本事的。

 要麼就得是忽必烈這種早年間在蒙古生活的,知道怎麼帶路,才能把他們全都消滅乾淨。

 蒙古人的內部鬥爭向來極為狠辣,墳頭都給你平嘍。

 “這絲綢咱是不擔憂供應()

 不起,只是擔憂高麗會不會按照咱設想的那般行事。”

 “這就需要鄭夢周等親明派做出努力了。”

 “對對對。”

 朱元璋連連頷首,目前的關鍵還得在這些內應上。

 王布犁該有法子沒說出口,那就萬一有蒙古貴族腦瓜子清醒,不要絲綢。

 那就玩捆綁銷售,想要買一點茶,必須得買絲綢才行。

 “等等。”

 朱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若是蒙古人得到大批絲綢也想要賣出去,那豈不是讓我大明做了嫁衣。”

 “蒙古賣的話能賣到哪裡去?”

 禮部尚書呂本指了指西北:

 “那麼就是西域等地,元朝的疆土能劃到那邊,儘管後來四分五裂,但也算是同宗同祖,這種可能會影響我大明的計劃。”

 王布犁沉吟了一會:“那我們重開絲綢之路!”

 “啊?何為絲綢之路!”

 朱元璋沒聽過這個名字,這是哪的路?

 “回陛下,從玉門關到外面的路,當年被漢使張騫鑿穿的就是絲綢之路。”

 “漢武帝時期。”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件事,他對於漢朝的歷史是瞭解的,也是像漢高祖學習一些歷史經驗來治理大明。

 這也是他選擇分封的理論依據。

 “嗯,如今我大明便是大漢,匈奴就是北元,倒是有幾分相像。”

 朱元璋命人把整個大明的地圖展開。

 王布犁也有機會看這副巨型地圖。

 可以看的出來目前疆域還不大,尤其是雲南,遼東,西北等地畫的很是簡略,只有幾條幹道。

 相反應天府周遭路線以及駐兵畫的極為詳細。

 朱元璋是把王布犁二人當做自己人,否則這種軍事地圖可不會隨便讓人看。

 況且就算看了,他們也沒有什麼調兵權,連太子朱標都沒有。

 “說說你瞭解的絲綢之路。”朱元璋想從王布犁這裡得到更多的消息。

 “陛下,從東西漢到魏晉南北朝絲路一直沒有斷絕,到了隋唐更加繁盛,但是經過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落。

 西藏吐蕃越過崑崙山北進,侵佔了西域的大部。

 中國北方地區戰火連年,絲綢、瓷器的產量不斷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願遠行,絲綢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到了北宋連河西走廊都沒有控制在手,南宋更是摸不著邊,只能採取海上絲綢之路頂替。

 至於蒙元,發動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圖極大擴展,加之驛路的設立、歐亞交通網絡的恢復,使廣大地域範

圍內商隊長途販運活動再度興盛起來。

 元代來中國的外國商人極多,我聽聞什麼馬可波羅之類的商人都有記載。

 而我大明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擴張,哪能有什麼萬國來朝呢?”

 朱元璋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總結知識點。

 那麼多書他根本就沒機會歸納總結。

 現在聽了王布犁的歸納也是連連點頭,因為他是真的不懂。

 更沒有官員給他提過什麼絲綢之路的事情。

 他處理了那麼多奏章,硬生生沒有對西域的。

 “如連甘肅等地都沒有徹底被大明所佔據,外面各個勢力都沒有臣服,開拓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朱元璋搖了搖頭:“難。”

 商人追求利益,可是商路危險太大,就篩選出了極少數要錢不要命的商人。

 那絲綢之路只會越發沒落,更不用說沿途得穿越沙漠,風險太大了。

 ()

 “確實難,不過我相信今年沐英等人大破吐蕃殘部,會用他們的人頭宣揚我大明的武力強盛,之後那裡的環境會好上許多,輕易不敢侵犯我大明的商隊。”

 王布犁又輕笑一聲:

 “陛下,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過是在討論蒙古人賣絲綢的防範手段,他們會不會買還是一個問號呢。”

 “嗯,駙馬說的有理。”朱元璋輕微頷首:

 “咱還有一個擔憂點。”

 王布犁心裡都煩了,老朱怎麼這麼難搞,他怎麼就不累呢?

 難不成權力真的是男人最好的***?

 “陛下請講。”

 “若是那些高麗人也想要中飽私囊,把應該賣給北元的絲綢賣給倭國就麻煩大了!”

 朱元璋基於對官員的認知,許多人都願意給自己謀取好處!

 更何況如今高麗王不過十歲出頭,天天遊獵,屁都不懂,純純傀儡。

 那些大臣中飽私囊可太正常了。

 王布犁也愣住了,反腐這個問題還得是老朱,一直記在心裡,要如何防範。

 “陛下,這個我還得想一想。”

 王布犁沒有立即給出答案。

 反到是太子朱標立刻接過話茬:

 “爹,莫不如我大明也賣給倭國絲綢,條件是讓倭王控制倭寇不來大明,這樣高麗再把絲綢賣給倭國賺不到利潤,也就能避免了。”

 “嗯,好主意!”

 朱元璋當即指了指朱標,他本想讓你王布犁說出這話來的,藉此來掩蓋在倭國尋找銀礦的消息。

 未曾想王布犁不接這個話茬,或者是沒想到?

 但此時把事情搬到明面上也是正常。

 王布犁嗯了一聲,並未作答,他只是覺得奇怪。

 一旦要賣絲綢給小日本,那必然會開啟航海。

 老朱他不是片板不得下海,還把沿海居民內遷,此時贊同他兒子的主意,有點背離他的政策。

 故而王布犁覺得奇怪,但是沒有出聲。

 呂本也是沒料到天子會對太子的主意給予肯定,賣給倭國絲綢這事是不正常的。

 藩屬國都是上貢,大國賜下回禮。

 “陛下,此事不合禮法,不能朝廷出面!”

 朱元璋想了想,又看向王布犁:“布犁,此事要不要你來主抓?”

 這事他不想摻和,誰知道老朱是怎麼想的。

 王布犁搖搖頭:

 “陛下,我還得操心大運河以及陵寢的工程,再搞對外貿易分身乏術,莫不如交給李景隆,他在夜秦淮經商曆練的不錯,見識了各色人等。”

 朱元璋溜達了兩圈再做決斷。

 李景隆這小子是有一顆上進的心,讀書讀的也不錯,就是一直沒有在軍事當中歷練過。

 倘若讓他直接掌管水軍,不是那麼的穩妥。

 而是嘴上也沒有把門的,一旦出了倭國發現什麼,指定要跟王布犁炫耀。

 “合適人選,朕再想想。”

 朱元璋對於絲綢製造根本就不擔心。

 即使元朝發生大規模萎縮,但是四川以及江南等地的絲綢製造是逆流而上,完全沒問題。

 更不用說王布犁還在家裡搞出來一個什麼新式織布機。

 他女兒用過還說不錯。

 這種事當然也別想瞞過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王布犁搞出這個玩意來,不就是想要賣絲綢嗎?

 奇怪今天朕給他機會,他怎麼不往自己身上攬活,直接順勢推出他的織布機。

 畢竟火爐子這玩意工部都已()

 經採購了不少,如今正在各個衙門裡試驗。

 南京城外的軍隊也有這玩意試驗,以至於造成煤價稍微上漲。

 好在朱元璋早就知道,煤礦也是大明的,便立刻把價格壓制住了。

 王布犁搞出織布機,就是給自己媳婦玩耍的,還不成熟。

 尤其

說對老朱搞開大航海沒什麼信心。

 至於織布機那也是趁著自己哄媳婦玩,將來吃灰也算是給子孫留點產業。

 朱棣開海那是板上釘釘,叫鄭和去下西洋。

 這種事放在老朱身上,王布犁都沒有去想了的。

 他實在是過於保守!

 “此事稍後在議。”朱元璋指著地圖道:

 “咱早就給鄧愈面授軍機,打個小小吐蕃完全不在話下。”

 等他又回過頭來,看著王布犁笑:

 “關鍵是咱女婿所言的防備適應高山病的試驗,沐英傳回消息大獲成功,將來盤踞在伊犁等地的蒙古人也別想跑。”

 王布犁依稀記得那塊地界是以前蒙古人西征佔據的地盤,至今好像也在內部分裂當中。

 可以說當中原地區處於動亂時候,周遭國家很難不受到影響的。

 “此事多虧將士們敢於用命試驗,也因陛下的信任,要不然這種法子我也不保準的。”

 王布犁不貪功的話讓朱元璋很滿意。

 雖然你只是動動嘴皮子,但是要沒動這個嘴皮子,不知道大明要損失多少士卒呢。

 不可勞累,緩慢行軍,穩紮穩打,完全沒問題。

 這份功勞是跑不脫的,朱元璋早就計劃好待到鄧愈等人回來也要給王布犁記上一筆。

 禮部尚書呂本張了張嘴又閉上。

 這種商議軍情的事沒他參與的機會,但是王布犁這個駙馬能夠參與。

 據他所知,目前沒有哪個駙馬像王布犁這種能夠參與度極深的政務。

 果然,天子是偏愛這個新駙馬的!

 (本章完)

 “回陛下,從玉門關到外面的路,當年被漢使張騫鑿穿的就是絲綢之路。”

 “漢武帝時期。”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件事,他對於漢朝的歷史是瞭解的,也是像漢高祖學習一些歷史經驗來治理大明。

 這也是他選擇分封的理論依據。

 “嗯,如今我大明便是大漢,匈奴就是北元,倒是有幾分相像。”

 朱元璋命人把整個大明的地圖展開。

 王布犁也有機會看這副巨型地圖。

 可以看的出來目前疆域還不大,尤其是雲南,遼東,西北等地畫的很是簡略,只有幾條幹道。

 相反應天府周遭路線以及駐兵畫的極為詳細。

 朱元璋是把王布犁二人當做自己人,否則這種軍事地圖可不會隨便讓人看。

 況且就算看了,他們也沒有什麼調兵權,連太子朱標都沒有。

 “說說你瞭解的絲綢之路。”朱元璋想從王布犁這裡得到更多的消息。

 “陛下,從東西漢到魏晉南北朝絲路一直沒有斷絕,到了隋唐更加繁盛,但是經過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落。

 西藏吐蕃越過崑崙山北進,侵佔了西域的大部。

 中國北方地區戰火連年,絲綢、瓷器的產量不斷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願遠行,絲綢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到了北宋連河西走廊都沒有控制在手,南宋更是摸不著邊,只能採取海上絲綢之路頂替。

 至於蒙元,發動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圖極大擴展,加之驛路的設立、歐亞交通網絡的恢復,使廣大地域範圍內商隊長途販運活動再度興盛起來。

 元代來中國的外國商人極多,我聽聞什麼馬可波羅之類的商人都有記載。

 而我大明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擴張,哪能有什麼萬國來朝呢?”

 朱元璋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總結知識點。

 那麼多書他根本就沒機會歸納總結。

 現在聽了王布犁的歸納也是連連點頭,因為他是真的不懂。

 更沒有官員給他提過什麼絲綢之路的事情。

 他處理了那麼多奏章,硬生生沒有對西域的。

 “如連甘肅等地都沒有徹底被大明所佔據,外面各個勢力都沒有臣服,開拓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朱元璋搖了搖頭:“難。”

 商人追求利益,可是商路危險太大,就篩選出了極少數要錢不要命的商人。

 那絲綢之路只會越發沒落,更不用說沿途得穿越沙漠,風險太大了。

 ()

 “確實難,不過我相信今年沐英等人大破吐蕃殘部,會用他們的人頭宣揚我大明的武力強盛,之後那裡的環境會好上許多,輕易不敢侵犯我大明的商隊。”

 王布犁又輕笑一聲:

 “陛下,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過是在討論蒙古人賣絲綢的防範手段,他們會不會買還是一個問號呢。”

 “嗯,駙馬說的有理。”朱元璋輕微頷首:

 “咱還有一個擔憂點。”

 王布犁心裡都煩了,老朱怎麼這麼難搞,他怎麼就不累呢?

 難不成權力真的是男人最好的***?

 “陛下請講。”

 “若是那些高

麗人也想要中飽私囊,把應該賣給北元的絲綢賣給倭國就麻煩大了!”

 朱元璋基於對官員的認知,許多人都願意給自己謀取好處!

 更何況如今高麗王不過十歲出頭,天天遊獵,屁都不懂,純純傀儡。

 那些大臣中飽私囊可太正常了。

 王布犁也愣住了,反腐這個問題還得是老朱,一直記在心裡,要如何防範。

 “陛下,這個我還得想一想。”

 王布犁沒有立即給出答案。

 反到是太子朱標立刻接過話茬:

 “爹,莫不如我大明也賣給倭國絲綢,條件是讓倭王控制倭寇不來大明,這樣高麗再把絲綢賣給倭國賺不到利潤,也就能避免了。”

 “嗯,好主意!”

 朱元璋當即指了指朱標,他本想讓你王布犁說出這話來的,藉此來掩蓋在倭國尋找銀礦的消息。

 未曾想王布犁不接這個話茬,或者是沒想到?

 但此時把事情搬到明面上也是正常。

 王布犁嗯了一聲,並未作答,他只是覺得奇怪。

 一旦要賣絲綢給小日本,那必然會開啟航海。

 老朱他不是片板不得下海,還把沿海居民內遷,此時贊同他兒子的主意,有點背離他的政策。

 故而王布犁覺得奇怪,但是沒有出聲。

 呂本也是沒料到天子會對太子的主意給予肯定,賣給倭國絲綢這事是不正常的。

 藩屬國都是上貢,大國賜下回禮。

 “陛下,此事不合禮法,不能朝廷出面!”

 朱元璋想了想,又看向王布犁:“布犁,此事要不要你來主抓?”

 這事他不想摻和,誰知道老朱是怎麼想的。

 王布犁搖搖頭:

 “陛下,我還得操心大運河以及陵寢的工程,再搞對外貿易分身乏術,莫不如交給李景隆,他在夜秦淮經商曆練的不錯,見識了各色人等。”

 朱元璋溜達了兩圈再做決斷。

 李景隆這小子是有一顆上進的心,讀書讀的也不錯,就是一直沒有在軍事當中歷練過。

 倘若讓他直接掌管水軍,不是那麼的穩妥。

 而是嘴上也沒有把門的,一旦出了倭國發現什麼,指定要跟王布犁炫耀。

 “合適人選,朕再想想。”

 朱元璋對於絲綢製造根本就不擔心。

 即使元朝發生大規模萎縮,但是四川以及江南等地的絲綢製造是逆流而上,完全沒問題。

 更不用說王布犁還在家裡搞出來一個什麼新式織布機。

 他女兒用過還說不錯。

 這種事當然也別想瞞過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王布犁搞出這個玩意來,不就是想要賣絲綢嗎?

 奇怪今天朕給他機會,他怎麼不往自己身上攬活,直接順勢推出他的織布機。

 畢竟火爐子這玩意工部都已()

 經採購了不少,如今正在各個衙門裡試驗。

 南京城外的軍隊也有這玩意試驗,以至於造成煤價稍微上漲。

 好在朱元璋早就知道,煤礦也是大明的,便立刻把價格壓制住了。

 王布犁搞出織布機,就是給自己媳婦玩耍的,還不成熟。

 尤其說對老朱搞開大航海沒什麼信心。

 至於織布機那也是趁著自己哄媳婦玩,將來吃灰也算是給子孫留點產業。

 朱棣開海那是板上釘釘,叫鄭和去下西洋。

 這種事放在老朱身上,王布犁都沒有去想了的。

 他實在是過於保守!

 “此事稍後在議。”朱元璋指著地圖道:

 “咱早就給鄧愈面授軍機,打個小小吐蕃完全不在話下。”

 等他又回過頭來,看著王布犁笑:

 “關鍵是咱女婿所言的防備適應高山病的試驗,沐英傳回消息大獲成功,將來盤踞在伊犁等地的蒙古人也別想跑。”

 王布犁依稀記得那塊地界是以前蒙古人西征佔據的地盤,至今好像也在內部分裂當中。

 可以說當中原地區處於動亂時候,周遭國家很難不受到影響的。

 “此事多虧將士們敢於用命試驗,也因陛下的信任,要不然這種法子我也不保準的。”

 王布犁不貪功的話讓朱元璋很滿意。

 雖然你只是動動嘴皮子,但是要沒動這個嘴皮子,不知道大明要損失多少士卒呢。

 不可勞累,緩慢行軍,穩紮穩打,完全沒問題。

 這份功勞是跑不脫的,朱元璋早就計劃好待到鄧愈等人回來也要給王布犁記上一筆。

 禮部尚書呂本張了張嘴又閉上。

 這種商議軍情的事沒他參與的機會,但是王布犁這個駙馬能夠參與。

 據他所知,目前沒有哪個駙馬像王布犁這種能夠參與度極深的政務。

 果然,天子是偏愛這個新駙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