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69章 269吳三桂真是咱大明的第一功臣吶

 可別的不說,單是從養生層面而言,朱元璋覺得王布犁是真的有一套的。

 但朱元璋又接受不了王布犁那套說辭,什麼更好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幹活。

 休息得不到的話,身體就會吃不消,以後處理工作就會越發的難受,不利於長久。

 但是老朱就是停不下來,他也不想停下來。

 相比於老朱,馬皇后還是很容易接受勸諫的,更何況王布犁那套理論也不是空口白牙的讓你相信。

 而是她練習了八段錦之後,切實感受到了身體有了力量,織起布來更加不費力了。

 “像咱女婿這種有本事的人,你就不該給他個官位把他限制在那裡,不如讓他自由發揮,興許就更能幹出什麼有利於大明的事情來。”

 朱元璋對於馬皇后的話內心是一丁點都不認同,他一直都是扮演嚴父的角色。

 所以這群兒女們對上朱元璋,不說心裡發顫,可實在是親近不起來的。

 誰都想要離他遠點,就算是朱棣,也盼望著能夠早點去北方獨當一面。

 朱元璋在一旁待著,誰都覺得不自在。

 “罷了罷了。”

 朱元璋無奈的擺擺手,事情已經發生了,先瞧瞧王布犁能做出什麼事情來吧。

 一旦他做不到什麼自家妹子所說的那種事情來,今後也就有機會堵嘴。

 這樣就再也沒有人質疑他的決斷了。

 誰讓自家妹子是自己的心頭好呢,放別人在這,朱元璋都不一定願意聽你講道理。

 ()

 什麼這個那個的,全都得聽我的!

 朱標慢悠悠的走了,不打擾了。

 在這場爭論當中,以他母后全勝解決。

 朱標覺得自己也可以去妹妹家裡多逛逛,催催進度,畢竟父皇擔心進度問題,派個人過去問一問也好。

 他也是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大的工作量,說實在的還是有點吃不消。

 尤其是朱標目前做不到他爹這種能全神貫注一直批閱奏章,不被別的事情吸引的歲數。

 有時候,朱標真是是蠻羨慕王布犁那個心態的。

 闊別已久,朱元璋終於再次有機會進入仙境當中。

 這一次打出來的還是順軍的旗號,朱元璋立馬就判斷出來是闖王李自成的部隊,他怎麼還沒登基,還要奔著山海關發兵而去?

 難不成我大明遼東部將開始反攻了?

 按照朱元璋的構想,他是在遼東等地也設立藩王的,以此來控制更加廣闊的土地,以及壓縮蒙古人的生存空間。

 結果明將吳三桂怎麼就投降了什麼大清國?

 這大清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關外竟然會有這個國家,朱元璋眼睛都眯起來了。

 待到他看見吳三桂的使者前往大清國的軍營,發現這幫人腦瓜子都剃了,就留根像是老鼠尾巴的辮子。

 朱元璋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是異族人。

 有投降蒙古人的漢人,朱元璋對於這種事倒也看得開。

 只是朱元璋不清楚這個清國是什麼時候做大的?

 還是蒙古人改了個名字,就如同天完一樣,想要覆滅大明的火德。

 這吳三桂難不成是個忠臣,想要光復大明,藉助外來力量擊潰李自成的亂軍?

 結果正如朱元璋所料定的一樣,吳三桂根本就不理他親爹招降的話,就扛著大順軍的進攻作戰。

 他同大順軍猛打三天,打的李自成是疲憊之師。

 順軍被以逸待勞的清軍一下子就打崩了。

 於是大順軍連忙撤退,再半路上殺了吳三桂全家。

 如此一來,看著吳三桂是一副為大明著想的模樣。

 就如同大明地獄笑話當中,崇禎在地府遇到了吳三桂,忙問:

 “長伯,闖賊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經平定了。”

 崇禎臉上帶著喜色:“如此艱難,想必你為了剿滅闖賊一定付出很大的代價?”

 “臣全家老小的性命盡數被闖賊所殺。”

 崇禎臉上流露出感動的情緒,繼續發問:“那西賊呢?”

 畢竟張獻忠挖了鳳陽祖墳,朱由檢也是記在心中的。

 “臣也戡平了。”

 “好好好。”崇禎激動的詢問:“那韃清又如何了?”

 “臣正是病逝在征剿韃清的軍中!”

 崇禎忍不住淚流滿臉:“長伯真是咱大明的第一忠臣吶!”

 朱元璋從仙境當中回來之後,因為片段的信息,卻是認為吳三桂是在為大明著想,以此來翻盤的。

 就是不知道後續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元璋覺得吳三桂手裡的兵將廝殺後變少了,是不利於徹底翻盤的。

 不過若是攻城戰,朱元璋覺得李自成退守山海關等地,還得再跟清軍硬磕。

 尤其是從這場戰事當中,朱元璋看出來李自成有很多的失誤之處,既然關外有異族建立的國家,山海關等重要地界,如何能不放自己的嫡系部隊?

 而且雖然人馬眾多,但全部分散再各地,沒有集中優勢兵力幹大事。

 對於清軍加入戰場的意圖()

 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李自成反應過於遲鈍,為什麼吳三桂那麼點人馬就敢硬扛著?

 他再等援軍的到來,你李自成再等什麼?

 麻痺輕敵,此乃統帥大忌。

 朱元璋甚至再想,李自成突入大明京師不久,又大肆拷打京師百官搞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