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視察

軍裝是統一的,但是大小並不合身,多是能製成就可。

於是王布犁便叫人去尋炭筆,他來作畫。

自從王布犁展現這個素描畫像的手藝後,便在宮中流行開來。

許多妃子都願意畫著玩,尤其是聽王布犁說過什麼鼻孔定位法之類的,更加有趣。

朱元璋瞧著王布犁按照身高、肩寬等制定章程,大抵就是兩寸為一個碼數,這樣儘可能的合身一二。

又把大殿外的護衛們叫進來差人量一量數據,記錄在案,粗糙的對比一二。

朱元璋瞧著王布犁這通忙活,主抓一個讓裁縫分批量的按照尺寸製作,並且做好標記,方便到時候去分發給下面的士卒。

如此一來,算是大幅度戰襖發到下面,減少士卒返工的麻煩。

“好好好。”

朱元璋越看越滿意,又開口道:“待到二期人馬遷徙過去,若是有未成親的小夥子,朕是願意給他們說親的。”

王布犁沒想到朱元璋還有做媒人的習慣,隨即又問道:

“陛下,哪有那麼多適齡女子?”

“上元縣城外的寡婦們,朕是鼓勵她們再嫁的。”

明初。

南京城廣民稀,亟需填實。

出於居重馭輕的考慮,明廷在此設立了大批衛所,同時允許家屬隨營生活。

為方便調用和管束,朱元璋早在吳元年(公元1367年)即下令修建軍營,而且要求“居營者必以總旗為首,小旗次之,軍人又次之,列屋而居。

凡有出征,雖婦女在家,亦得互相保愛。”

朱元璋把家屬納入軍事化管理的範圍,其一方面可以使軍士安心出征,一方面也暗含有以家屬充當人質的目的。

畢竟此時政權尚未穩固,以歸附軍為主體的軍隊,還不是可以完全依靠的國家機器。

可是不久就出了問題。

明初戰事還很密集,軍士陣亡者很多。

明廷為此不得不專門設立寡婦營來安置陣亡及病故軍士妻小。

因為寡婦眾多,甚至被劉基作為京城長時間不下雨的原因之一。

這場求雨鬧劇,更是成為了李善長攻擊劉基的緣由,沒有人在意寡婦們真正的生活,都是被拿來攻擊政敵的藉口罷了。

當然了朱元璋也不是那種什麼都不管的人,畢竟還有那麼多活人看著呢。

不願意再嫁的,那就每個月給她雙倍的薪米,願意再嫁的領一筆撫卹。

南京衛所屬大都督府管轄,居住在寡婦營中的軍士遺屬的撫卹費自然只能由中央財政撥給。

對於國力尚弱的明朝政府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沉重負擔。

明代財政分起運和存留兩部分。

起運是地方上繳中央的稅賦,存留則由地方政府按有關規定支配,其中包括居住在地方的亡故軍士家屬的撫卹費。

為把這個包袱甩給地方政府,朱元璋特別規定亡故軍士妻小“願還鄉里者,人給米二石,官給腳力送之”,鼓勵其還鄉生活。

但是,單純鼓勵寡婦自願還鄉的作用很有限。

急於甩掉包袱的明朝政府,想著遣返寡婦減輕了中央政府的負擔,但另一個難題又浮出水面。

大明的經濟發展是有差異的,好不容易來了南京落戶,還要回老家受苦?

於是寡婦營就出現了,反正我就是南京周遭的戶口,你給我返鄉,那也是返鄉在這裡。

我男人為國家死了,你就要趕我走,沒天理了,求天子給我們作主之類的。

搞得朱元璋沒脾氣,就這麼的全都落在這裡。

他倒是想要強行給送回原籍,可一個個效仿做潑婦狀,又不能真的一殺了事。

此時的程朱理學還不算嚴苛,守節或者改嫁全憑寡婦作主。

表面上是對軍士家屬的恩賜,實則就是為了甩掉包袱。

相比於這些寡婦,朱元璋更願意恩養一些傷殘的士卒,他知道這批人儘管傷殘了,但也會為他拼命的人。

聽著朱元璋的建議,王布犁輕微頷首,也不作聲。

他倒是可以把織布機拿出來,讓這幫寡婦營的女子們為朝廷做活,但是老朱沒提,他也就沒說。

胡惟庸搖搖頭,微微躬身:

“陛下,她們領慣了薪米,又不肯離開南京,如何能容易嫁到貴州那深山老林裡去哦?”

這些寡婦們目前對於大明財政的支出壓力,一丁點也不小。

別看大明一直都在勝利勝利,踩著敵人的屍骨。

可己方士卒的死傷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洪武五年那一次北征失利,更是造就了不少寡婦出來。

尤其是南京城外,那麼多雙眼睛瞧著呢。

倒是沒有人會冒著極大的風險給她們扣發口糧,尤其是馬皇后還會時不時的看望她們。

待到佔據雲南後,沐英根據朱元璋的要求,調集南京外的衛所家屬過去。

但是雲貴地處邊遠,生活困苦,儘管赴衛可以全家團聚,但困苦的生活還是讓相當多的軍

士家屬裹足不前,依舊滯留在南京,老朱鼓勵家屬離京赴衛的政策並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至於朱元璋不得不下令強行遣送家屬離京赴衛,一方面可以使軍士安心在邊衛服役,一方面可以減少京城滯留軍屬,騰出佔用的營房,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