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308大明軍隊爛成這個樣子了?

朱標也明白他爹的意思,以前覺得日本是個島,海戰有風險,有沒有什麼值得佔領的意思。

但現在不同了,王布犁說日本有銀礦,那朱元璋可就不覺得海戰有風險了。

日本還會繼續存在嗎?

可是畫面當中,朝鮮面對日軍的入侵,簡直是一潰千里,二十天就被攻破漢城,就這黨爭還在繼續,而且士卒也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

朝鮮國王退入遼東之後,大明派出三千人出去支援。

主將祖承訓輕舉冒進,關建這個時候還一直下雨,道路泥濘,他手下全都是騎兵,難以發揮威力。

而且對於日軍的認知也是不足,拿著對付蒙古人的戰法對付這幫人,結果殺進漢城中伏而出。

朱元璋看著日軍的火銃嗯了一聲,他覺得這火銃跟他見過的不一樣,感覺威力更大一些。

再第一次援朝失利後,明廷再次拉來了剛剛平寧夏叛亂的主帥李如松。

朱元璋瞧著大明排出來的陣型,連連搖頭。

“朕瞭解高麗的地形是多山、多水田的,很少有平原,派出去的三萬多人馬,騎兵竟然佔據一多半,剩下的是車兵,僅僅四分之一的是步卒。”

“爹的意思是咱大明騎兵無法發揮出全部的實力?”

朱標覺得目前的大明上下依舊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豐臣秀吉派了十五萬往上的日軍,結果大明就派這點人來對戰。

對於兒子的話,朱元璋頷首。

騎兵在平原曠野對付步兵很佔便宜,但是在多水田、山地的朝鮮不能發揮兵種的威力,想要破倭,還得看那些步兵的。

“李如松的口氣倒是不小。”

朱元璋嘖嘖了幾聲,他對朝鮮使者說三個月就能收復全境。

而且看模樣也是一個老兵油子,打小就在軍營裡廝混,是一步一步拼殺上來的,朕喜歡。

朱標瞧著李如松在戰場上的表現略微不滿意,因為在攻打平壤戰前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沒有徹底的執行。

不僅沒有用毒火箭、明火箭和火炮奇襲,而且改為登城強攻。

雖說如此一來震懾到了敵人的膽氣,但傷亡較大,倭人手中的火器也頗為犀利,明軍沒佔到便宜。

就算他也是親身犯險在第一線指揮激勵士卒,若是能夠按照作戰計劃實行,大明士卒也會少損失一些人。

“爹,李如松勇是勇,可過於勇了,不喜歡動腦子。”

果然在接下來的碧蹄館一戰當中,李如松表現的更加輕敵冒進,被纏上之後親自殿後險些被日本人射殺,幸虧手下人與兄弟拼命營救,才得以全身而退。

碧蹄一戰,李如松在大軍沒有完全渡江,南兵炮手沒有隨著軍隊前進的情況下,急於率領少數騎兵進攻日軍聚集的漢城,輕舉冒進,導致失敗。

經此之後,李如松銳氣大減,一退再退。

當然也有天氣的緣故,一直下雨道路泥濘,供給不足,戰馬容易折損。

最讓朱元璋撓頭的是大明官軍內部的矛盾加劇,到國外打仗都不是一條心,這如何能贏?

援朝的隊伍主要是南北兩方,南兵多是受戚繼光的影響,這群人勇猛善戰,加上朝鮮地形還跟南方差不多,日軍的戰法又跟倭寇相同。

他們很是適應對日作戰,所以在攻破平壤的時候功勞最大,率先攻破城頭。

但是李如松帶領的北軍多是騎兵,對日軍戰法不熟,也不適應對日作戰。

結果李如松在戰後並沒有實現他在戰時所言第一個攻上城頭賞五千兩的獎賞,而且對北軍大肆獎賞,對於出了大力的南軍獎賞甚少,引起南軍將士不滿。

尤其是宣佈獎賞的時候,頭功清一色全都是遼人,搞得浙兵將領當場就大罵李如松說話不算數,差點火併。

經略宋應昌是浙江人,受到南兵的擁護。

李如松剛剛取得寧夏大捷,自恃為有功之臣甚為驕傲,不服宋應昌的節制,將帥不合。

朱元璋拍了拍沙發垛子,更是氣的說不出話來。

如今戰事陷入僵局,花費只會越來越多,雙方開始議和。

不過朱元璋覺得全都是權宜之計。

勝負還沒有出來,誰都沒想要真的和談,尤其是日本人吞掉了朝鮮那麼多地盤,沒受到什麼實質性的傷害,怎麼可能會吐出到嘴的肉?

朱元璋瞧著朝鮮的國王也是個憨人,三年多的議和時間裡竟然一丁點都沒想著要加強訓練,連防禦工事都不修,反倒內部又開始搞起了黨爭。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李舜臣因為捲入黨爭還被撤職,以至於水軍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次日軍進攻更加猖狂,明廷派來的將領在朱元璋看來,還不如勇猛冒進的李如松呢,直接來一個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導致三千人戰死兩千七百人,主將負傷帶十幾個人突圍。

好在是一個文臣楊鎬接連打退了日軍的進攻。

此番日軍進犯,對於朝鮮境內所到之處燒殺搶掠,能走的全都擄走,不能走的直接殺死。

送去日本種地,以此來代替耕作之人當兵,方便年年進犯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