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322章 322無恥的士大夫群體

 

“白蓮教又出現了。”

 

朱元璋對於這個教派很是撓頭,千防萬防總會出現。

 

為躲避滿洲人的推進,難民從遼東涌入北直隸和山東,跟著發生的騷動使剩下的白蓮教領袖有了他們盼望已久的機會。

 

這時正當經濟的衰退已經使大運河上的商業活動減少,給依靠運河為生的人造成生存困難,反了興許能吃飽肚子。

 

此番百蓮見動亂是自從寧王叛亂之後,對於大明維持穩定最為嚴重的一次內部威脅。

 

但天啟還沒來得及處理朝政沒錢調集軍隊平叛的事情,眾正盈朝的臣子們就希望皇帝能夠掏出內帑來補貼,再下令免天下帶徵錢糧兩年。

 

如此一來,調撥人馬去平叛還能瓦解白蓮教的軍心。

 

於是在天啟元年,因為遼東戰事告急,年輕的天啟帝在老師們的勸諫下,四次往外發了五百三十萬兩銀子。

 

所以錢是皇帝出的,名聲是東林黨得的。

 

這與臣子們先前利用皇帝的廷仗來給自己漲名聲的操作,並無二法。

 

但這麼多銀子撒到遼東去,真正到了數萬士卒這個群體手上,不知道加起來有沒有五十萬兩銀子。

 

錢花了許多,事還沒辦妥當,黨爭就直接鋪面而來。

 

客氏與魏忠賢勾連在一起,仗著皇帝的恩寵,直接幹掉了大宦官王安,從此奠定了魏忠賢在宮中無人敢挑戰的地位。

 

王安與東林示人交好,再加上東林黨人跟魏忠賢舊怨沒有解決。

 

於是東林黨的頭目們便合起夥來密謀幹掉魏忠賢,結果討論沒有達到目的的一統,猶猶豫豫的反倒被魏忠賢先下手為強。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啟帝越發的對這幫東林黨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悅,並且認為世宗嘉靖時期,士大夫們是被收拾的最服服帖帖的一段時間。

 

無論是天啟還是魏忠賢都希望看到那樣的局面,但東林黨人顯然是不想走舊路的,雙方對抗的越發明顯。

 

“朕真是看不上這幫文人。”

 

朱元璋指著屏幕對著兒子教導道:“這幫東林黨還想暫作韜晦之想,俯首低眉,或能躲過一劫,但朕可以肯定並無此種可能。”

 

“權力鬥爭,猶如兩個互相扼住咽喉的人之間的比拼,毫無退路,誰先鬆手,則性命立為對方所取。”

 

朱標也是贊同他爹的話,竟然把命運放在敵人的“仁慈之心”上,他們不死誰死啊?

 

投降主義是要不得的。

 

朱標其實是挺喜歡看水滸傳這本書的,旁人看著是好漢們殺人求招安,可他看的意思卻不單單是這樣。

 

宋江他還想依靠投降能當大官,真是天真!

 

不過朱標也能理解,一個縣衙小吏,懂得什麼朝廷內部核心權力之間的勾心鬥角?

 

本來在造反這條賽道上一路狂奔,非得投入人家早就輕車熟路的官道上去,那豈不是手拿把掐的捏死你宋江?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東林黨人,很難做到團結大多數,他們在提拔“正人”的時候,總是不忘打擊他們眼中的小人。

 

他們利用京察的機會排除異己,造成了大明政壇的激烈衝突。

 

道德至上,難免水清無魚。

 

太深的黨見,成就了他們,也同時堵住了他們的自新之路。

 

一些原本與東林黨人並無重大沖突的官員,也都投靠到了閹黨那裡,以此與東林抗衡。

 

在萬世皇帝過世後的這七年,大家都是有著強烈的歷史認知的,這幫東林黨人得勢之後是如何的清算他們來著。

 

“邪黨人士”在這次鬥爭中遭到清洗,東林黨人幾乎佔據了大明的所有權力要塞。

 

因此,天啟前期也是“東林黨”勢力最為鼎盛的時期。

 

隨著楊漣的發難,倒魏行動正式開始。

 

魏忠賢一個宦官極為恐懼,認為自己死定了,於是去找相好的客氏去苦,二人一同到天啟帝旁邊哭。

 

天啟已經對東林黨人沒有多少好感了,信任也被削的一乾二淨,在二者之間,他堅定的選擇了魏忠賢。

 

然後這場聲勢浩大的倒魏行動,就這麼的煙消雲散。

 

在極短的時間裡,大明的一些文臣大員就以“認血親”的方式紛紛聚攏到魏忠賢的身邊,而且形成了滾雪球效應,越聚越多。

 

小農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基礎主要來自血親關係,只有自己的家人親戚才是最可靠的。

 

朱元璋是這樣想的。

 

同樣魏忠賢也是這樣想的。

 

在魏忠賢的權力集團中擔當主要角色的基本上都是他的乾兒義孫,他對這些人能夠放心使用。

 

大明內閣、六部大臣乃至封疆大吏,個個以當魏忠賢的乾兒義子為榮,這幫人的數量是不小的。

 

看到這一幕,朱標都笑出來聲來。

 

一幫子文臣也忒不要臉了,爭先恐後的給太監當兒子孫子。

 

即使內閣首席大學士鬍子都花白了,還說什麼怕魏忠賢不喜他這個白鬚兒,所以讓自己的兒子給魏忠賢當孫子。

 

自己拐彎抹角的要給魏忠賢當兒子。

 

朱元璋算是確切的瞭解到了這個立皇帝的猖狂之處,對於天啟如此放任於他是極為不爽的。

 

就因為他能夠挪錢給你修宮殿,順便給你說些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