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何謂忠奸

 後晉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即位,與契丹交惡,後契丹滅亡後晉,佔領開封。 

 耶律德光囂張的問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遼太宗耶律德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 

 馮道謙卑地跪拜道:“天下百姓,佛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 

 意思就是說開封城的老百姓誰來也救不,哪怕是佛祖來了也沒用,能救開封城百姓的只有皇帝耶律德光您了。 

 不管態度有多麼卑躬屈膝,但馮道為了天下百姓至少敢說出來。 

 在屠城稀鬆平常的古代,馮道一句極其謙卑的話救活了一城的百姓。 

 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身處亂世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不幸。 

 五代史上國運最長的後梁,不過歷經三帝十六年。 

 而壽命最短的後漢,僅二帝四年。 

 牆頭變幻大王旗,與馮道何干?難道這也是馮道的錯? 

 馮道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為皇帝分憂,為百姓請命,這已經足夠好的了。 

 “去年今日奉皇華,只為朝廷不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龍荒冬往時時雪,兔苑春歸處處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幾人身死掩風沙。” 

 當後晉滿朝文武不是腿痛就是腰疼又或者屁股疼的時候,當人人都不願出使遼國的時候。 

 馮道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石敬瑭的命令,毅然決然地踏上一條前途未知的道路,並且卑躬屈膝地完成了使命。 

 難道馮道不知道這一次出使會被無數人唾罵? 

 馮道心中的苦又有幾人明白? 

 一生苦苦追尋著明主的出現,後唐明宗李嗣源算半個。 

 一代明主周世宗柴榮剛剛即位不久,73歲的馮道便與世長辭。 

 “興王,朕並非是為馮道翻案,朕只是有個問題想不明白。”趙昺臉色凝重地說道。 

 “陛下請講。” 

 “究竟是因為國家禍亂不斷,才有了這樣的馮道?還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馮道,國家才陷入了危亡禍亂之中?” 

 “一個為君王分憂,一個因一言而救一城的人,豈是奸臣?”趙昺憤然地說道。 

 五代時期,一個恪盡職守、以百姓為重的馮道是備受世人尊崇的。老百姓不傻,帝王更不傻。 

 這也是這麼多帝王都讓馮道擔任宰相的原因。 

 只不過後人忘記了馮道高尚的品德,學會了馮道的“圓滑”,並將之發揚光大。 

 如果說馮道是“圓滑”的,那也是因為和其早年坐牢的經歷有關。 

 面臨死亡的時候,馮道悟出來一個道理,一個人死了,就什麼也做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