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194章 翔龍府之戰(二)

 戰爭,最逃不離的就是百姓,即便是背井離鄉去逃難,天下之大又能逃到哪裡?

 大宋祥興二年,五月底,經過近十天的航行,大宋軍隊已經接近後世的金灣。

 後世著名的金海大橋就在前方不遠處。

 金海大橋是珠海最長的一座大橋(公路、鐵路兩用橋。),僅僅十幾分鍾便可直達對面。

 趙昺目視遠方,似乎看到了後世的繁華。

 這個時代是沒有什麼金海大橋的,而且荒涼的令人難以想象。破落而又殘敗的小村莊,幾艘破舊的小漁船在海邊行駛著,除此之外幾乎看不到什麼人影。

 歷代滅國戰爭,無一例外導致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宋“滅”後周除外,只死了兩三個人。)

 元史記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整個元朝(原大蒙古國、西夏、金、宋、大理)有1319萬戶、5883萬人(另一說約1500萬戶,7530萬人)。

 (這一數字比巔峰時期的金國人口多了2000萬人,但此時元朝的疆域可比金國大得多啊。)

 蒙古滅金後得戶87萬餘,口475萬餘。

 偌大的金國怎麼可能只有四百多萬人口。

 金章宗完顏璟泰和七年(1207年),就是開創“明昌之治”先明後暗的那位。此時的金國尚有841萬戶,5353萬人,此時距離金國滅亡(1234年)不過短短27年。

 金國滅亡時(87萬戶)和二十多年前(841萬戶)對比相差太大。

 金國滅亡近七十年後(1200年),原金國地方的人口才得以恢復。

 蒙古滅宋(1278年)後,得戶九百三十萬。

 南宋末期,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有1174萬戶、約5870萬人。

 足足少了兩百多萬戶。

 宋代雖然統計戶數,但具體人口數量僅統計成年男子的人數(即人丁)。故而人口數量只能依據其戶口數大致推斷一二。

 就在這時,宋朝船隊漸漸地放慢了速度,速度越來越慢,幾乎快要停了下來似的。

 趙昺站在高達數層的戰船上,看著眼前這荒蕪的原野,或許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吧。

 但是趙昺別無選擇,只有儘早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戰爭,百姓們才能重返家園。

 “官家,丞相他們都已經在等候了。”一名錦衣衛走了過來,好像生怕打擾了趙昺的雅興似的,輕聲說道。

 其實哪有什麼雅興,可以想象,登陸之後看到的或許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罷了。

 “黃鶴,大戰在即,可否有一戰的勇氣?”趙昺並沒有理會報信的錦衣衛,而是扭頭看了看不遠處正時刻注視著自己的護衛長武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