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247章 青燈古佛,了卻殘生

 江夏山就是後世武漢武昌區的蛇山,而夏口也就成了武昌(武漢武昌區)古城的第一個名字。

 為什麼叫“夏口”?

 因為夏口對面就是漢江,也就是說漢江從對面匯入長江。而漢江在古代又名“夏水”。

 漢江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為“江河淮漢”。

 站在黃鶴樓上,長江江面上數十里範圍內一目瞭然,一覽無餘。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夏口”這座古城的名字也不停地改變著。

 歷經“郢城”、“ 郢州城”,這也是夏口的第二個名字。再到“鄂州”、“江夏郡”,到唐朝又改回“鄂州”。

 唐宋時期,均稱為“鄂州”。

 到了元朝,改“鄂州路”為“武昌路”,其治所“鄂州”改名為“武昌”,這也是武漢市武昌區即武昌古城的第五個名字。

 至此“武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後世。

 武昌(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這個名字名花有主了,那麼原來的老“武昌”(孫權遷都的地方,即後世的鄂州市)就不能再叫武昌了,只能改名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了。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這兩個地方的名字給互換了。

 老“武昌”名字被別人給佔用了,還沒地方說理去。

 (本文是歷史文,在本書中的鄂州專指武漢。)

 待到1274年底蒙元攻克鄂州之後,沿江東進之時,整個臨安更是亂成一鍋粥,官員士紳紛紛逃亡。

 這個時候已經是太皇太后的謝道清再次站了出來,張貼榜文:“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大小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亦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乎?”

 “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書省即與轉一次;負國逃者,御史覺察以聞。”

 這段話記載在《宋史·宋理宗謝皇后傳》中。

 前面是痛斥那些逃跑者,後面是說凡是堅守崗位的給予一份賞錢。

 再往後便是瀛國公(退位後的趙?)及全皇后被押往大都。

 謝道清則因病暫留臨安,同年八月被元軍從宮中抬出亦被強行押往大都。

 賈似道率領南宋最後的精兵13萬,輸的一塌糊塗,把南宋最後的家底徹底敗光。

 當謝道清張貼榜文的時候,連宰相陳宜中都跑路了。

 很多人把南宋的滅亡歸結於謝道清身上,這是不公平的。